第三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一、判断、选择 1、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2、课程的概念主要有三类: 其一,课程即学科 表现为三种物质载体——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特点——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其二,课程即经验 特点——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其三,课程即活动 特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 3、美国学者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中首次提出“隐形课程”。 4、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的课程; 5、学科课程特点——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 6、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7、经验课程不足之处——过于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对于习惯了班级授课制和接受式教学的师生而言很难适应的。 8、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9、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面向某一学院或系科、专业开设。 10、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1、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12、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3、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 |
热门资料下载: |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