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等教育教师与学生 一、名词解释 学生中心论 主张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 双主体论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休”,也就是“双主体”的关系。 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质 1、专业知识 2、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3、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二、心理素质 1、情感品质 2、意志品质 3、个性品质 三、道德素质 1、热爱学生 2、为人师表 3、学而不厌 4、团结协作 四、能力素质 1、教学能力 2、科研能力 3、组织能力 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地位 (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 (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 (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3、简述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有一定的自我认同,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提倡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但较之于普通初等、中等教育,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机会较少,交往渠道较窄,交往的范围较小,师生关系显得比较淡漠。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平等、柔静、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标。 三、论述题 1、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P165) (1)民主与平等 (2)自由与宽容 2、如何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主体性?(P151) (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 (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 (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 |
热门资料下载: |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