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九章

来源: 时间:2009-05-18 10:30:27

第九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考点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 社会和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点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实现依据。①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内容丰富,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①理论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②实践意义: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比较关心、比较直接、比较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考点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比较关心、比较直接、比较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得到扭转,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素质明显提高,人际关系和谐;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考点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比较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比较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考点1社会主义文化即社......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考点1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五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考点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1 社会......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冲刺《邓论》重点考点预测分析第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考点1 “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