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经济师《农业实务》:蛛网理论——长期价格的形成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2-02-21

 蛛网理论是阐述在动态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它是关于产品长期价格形成的理论。在现实生产中,需求会对价格变动作出立刻反应,但供给的调整却有个时间差,把价格与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时呈蛛网状,故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将其定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的假定条件:(1)本期供给量决定本期价格。即本期市场价格受本期市场供给量决定,而本期市场供给量实际上是上一生产周期的产量。(2)本期价格决定下一期产量。
  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农产品的供需变动规律。由于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弹性不同,随着价格的变动,出现了三种蛛网类型:(1)收敛型蛛网。当农产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并逐步收敛,最后趋于均衡。(2)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价格和产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不能趋于均衡。(3)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波动幅度既不是越来越小,也不是越来越大。价格与产量既不能回到均衡点,也不会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在现实中,绝对地出现收敛型、发散型或者是封闭型的模式,都是不可能的。现实的模式应该是三者交替出现的综合型,价格永远趋向于均衡点而不断波动。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经济师考试辅导精华

经济师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

金牌网络辅导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