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案例探讨(16)
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4
讲“执行”,布置一个任务下去,在下属面前每每言必称“执行”,再加上一句“没有任何借口”。但即使是如此,他们的管理现状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并没有出现像主管们想象那样,运行效率马上就体现出来了。相反,他们在这种现象面前,学会而且习惯于把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归结于“执行”,“执行”本身似乎倒成了主管们解释原因的极好借口。
执行不到位,到底是谁的错?我们审视完整的流程,细细探究了每一个环节之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症结,其实最后都指向了主管们自己身上。/大家网/收集/我们却因为某些片面解释,往往将矛头对准了执行者,主管们身居高位却忘记了自己是企业系统里掌握关键位置的枢纽作用。从一开始就将解决问题的思维引向了错误的方向,我们怎么可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在执行不力的企业(或部门)里,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如下现象:
1、没有建立起清晰完整的制度,或者有规范的制度,但并不重视制度,视制度为可有可无,形同虚设。
2、主管缺乏规范管理的意识。进行管理喜欢个人化、随意化和情绪化,往往想到哪,就要求下属做到哪,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范,不成体系和章法,更不必说管理的稳定可靠了,自己更是制度破坏者的典范。
3、部属(部门)间工作存在重复,职能界定不清,又缺乏更高层级的协调沟通,导致“政出多门”,执行极为缓慢,出了事故则互相推脱,谁也不卖谁的账,由此恶性循环不断。
4、部门内工作分配不均衡,或者部属工作能力严重不平衡,或者部属工作责任心强度大小不等,导致能者多劳,强者多劳。导致部门内成员经常性地要有一部分人帮助另一部分人,而企业组织本身却是一个生存于竞争环境下的经济组织。主管们对于这种情况,却一味地要求“能者和责任心强者”更多的帮助其它成员。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也导致效率不断下降。
5、主管错误定位,或不懂授权,导致效率低下。我认为主管最大的错误在于将自己定位于老板或者老板的化身,从而思考问题只注意“做正确的事”,而不喜欢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或者只喜欢按自己的方式或者自己的经验要求下属照办,/大家网/收集/却没有注意变化了的微观环境和具体情况,对于下属的意见也不做深入思考便否定,从而导致正确意见再也进不来,因而部门工作推动越来越难;还有就是由于不懂授权的艺术,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而不是定位为监督者、指导者和协调者,一旦其不在或者出差,部门工作就处于无政府状态,什么事都没办法开展,由此也导致了效率十分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