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热点:如何看待国内与消防车抢道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2-02-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与消防车抢道”的是人性的冷漠
面对此情此景,笔者似乎没有了过多的愤怒,因为类似倒退的文明现象与冷漠的心灵已经屡见不鲜,如食品安全问题、如频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如煤矿生产事故……一些人的责任心的缺失、法律意识的淡漠、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冷酷已经让人欲哭无泪、欲说无声,有的只是心里熊熊燃烧的怒火……
愤怒是因为冷漠。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本应将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明予以发扬光大的国人,在很多时候却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退化现象:面对车祸儿童却视而不见、见死不救的十八路人所铸成的冷漠群像、面对呼啸而来的消防车无人主动让道甚至与它抢道、本应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在病人身上搞起了赚钱的勾当、明知民以食为天却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胆大妄为无法无天无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而只顾赚钱、明知没有安全生产保障却仍然强行违法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个案,无须大惊小怪。然而,在这些个案的背后,却无一例外充满了必然,这个谁也无法推否认。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有偶然,这就是辩证法。
批评的力量在于让人引起重视,让人猛然警醒。越是尖刻的批评越是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点出存在的弊端,指出身上的毛病,需要大智慧、大胆识、大气魄。笔者不是英雄,更不是伟人,只是出于一介小民的理性自觉。或许更多的其他人都在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这些琐碎的小事,但是笔者不遗余力地把它说出来,也觉得做出了自己应该做的努力。
记得前不久有个父亲路过受伤的人而置之不理,后来才知道伤者竟是自己的儿子。后来这位父亲追悔莫及却也与事无补。对别人的冷漠最终就是对自己的冷漠,这样的因果关系其实也是辩证法。
消防车前去救火,这是消防战士们的工作,但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帮助、支持,如路上行人、车辆的避让。而路上行人、车辆的我行我素、对消防车的不予理睬甚至与之抢道,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一个理由,只能说是文明的倒退与人心的冷漠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但这件事却非常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它与文明社会的要求截然相反,严重违背了文明的伦理道德底线,为人所不齿、为文明社会所不容,理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了,物质文明长足发展了,精神上的更高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更不应该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内心的冷漠是一种文明发展的病态、倒退,急需猛药予以治疗,最主要的,要激发起人性深处的善,学会关爱,学会关心、爱护、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否则如果人人都陷于自私自利的小天地里,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永远只能是梦想。(东北新闻网/于治国)
跟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精神
这“震惊”并非来自簋街的视频,而是来自德国的几个视频,其中一个视频拍摄于交通极为拥堵的繁华路段,消防警笛一响,前方车辆神奇地快速分散停靠,让出一条路来。一抢一让,真有着天壤之别。
德国的月亮为啥这么圆?有人说德国的法律给予了消防车“特权”,对不让行的车辆惩处力度大,执行又到位。没错,我国“道交法”和《消防法》虽也给了消防车“特权”,也有对不让行者进行处罚的规定,但惩罚力度本不够,而执行更不力,很大程度上成了聋子的耳朵。
有人则说是因为国民素质的差异,这虽然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国民素质有很多方面,具体来说,我想主要体现在公共精神不足。面对夜晚眼前的火灾,不但不让消防车先行,还要抢它的道,分明心中只有“小我”而无“大我”。林语堂从他生活的时代出发,曾不客气地指出国人的这一弊病,直言国人没有“公民意识”“社会服务”这一类“社会头脑”。如今时代虽发展了,但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应该说这一课还未能很好补上。法律“罚治”自然需要一定的社会维护成本,而一旦道德感普遍存于公民心中,道德调节则基本上是“无本生意”。
说起来,如果大家能一致礼让消防车,可能也就耽搁几分钟乃至几秒钟,而且谁都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有这样做,万一火灾落到自己头上,才能得到最及时的救援。但正如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所指出的:“中国民族的侥幸心理,非常强盛。”这种核算“成本”后持有的“侥幸心理”,或许还是小农经济时代遗传下来的各顾各的自私尾巴。(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