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取消"农民工"称谓

来源:华图网校发布时间:2012-0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广东、河南等地方政府纷纷表示,将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呼吁社会各界不再使用“农民工”这一词汇,代之以“城市建设者”等其它词汇。引起了各界广泛争议。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命题意图】考察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以及运用理论政策,分析特定社会现象的能力。

  【命题陷阱】

  陷阱一:片面质疑——要站在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如果站在孤立的、静的角度来看,取消农民工称谓可谓是隔靴搔痒,实际意义非常有限;但如果站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众“出现——发展——瓶颈”的演变过程来看,“取消农民工称谓”实际上也是下决心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积极信号。

  所以,如果考生在回答过程中,侧重于强调这一政策的消极性,或者说是做表面文章、意义不大,则违背了“政府角度”这一公务员面试根本原则的要求。

  陷阱二:就事论事——凡片面质疑的,一般都是就事论事(坦率地讲,就事论事的话,是否取消农民工称谓意义确实不大),看不到取消农民工称谓,只是党和政府解决农民工问题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开始。

  本题命题比较宏大,考察的问题也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要求考生必须能够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同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分析。

  【背景链接】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农民难以流向城市,城乡二元结构完全形成和固化,全社会一潭死水,农民终其一生也只能“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死于农村”。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自由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农民工”群体。1984年《社会学通讯》首次提出了“农民工”这一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词汇。

  2000年以后,农民工在为城市快速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模式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城市却拒绝了农民工——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户籍等几乎所有公共服务领域,农民工都成了惨遭歧视的特殊群体,甚至在不少城市,歧视农民工也已然成为普遍的风气。而二代农民工的出现,则让这种矛盾更加尖锐。加上农村经济的持续改善和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城市逐渐失去了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量农民工选择返乡,结果是——2004 年,民工荒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走上了新闻头版头条。城市,终于为它的歧视政策开始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