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民工荒就业难”双重尴尬

来源:华图网校发布时间:2012-02-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近年来,中国各地民工的待遇,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实际运营层面都获得了看得见的提高,但自从2003年开始,一到春节后,必然发生“民工荒”,以前是愁订单,现在是愁人手,老板们都不知道,春节过后,还有多少人原意回到工厂工作。

  2011年,因为沿海一些地区企业陷入不景气,本以为节后民工荒会有所缓解,但据媒体观察,节后民工荒依然在发生着,很多地方的劳务市场很难看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能够被集中招募到的工人越来越少,甚至随着产业转移,民工荒还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民工荒对民工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待遇的提高、薪水的增加、机会的增多,近年来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既是明证。但对整体经济来说,连年的民工荒却是个坏消息。种种迹象表明,民工荒已有可能不再是由于春节导致的,中国特色的,局部地区,局部时间的用工荒,而有逐渐全局化的倾向,以劳动力资源丰富著称的中国,有可能正在提前迎来“刘易斯拐点”。

  所谓“刘易斯拐点”概念是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提出:每个国家都会遭遇一个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即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工资水平上涨,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在去年年初发生大规模“民工荒”的时候,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及一些专家就据此推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有可能提前到来,2011年发布的人口普查结果也揭示了适龄劳动力增长正在下降的现实。

  当然,“刘易斯拐点”是否真的会提前到来,现在还只是个假设,谁也说不好,但“民工荒”所透露出的真相却必须严肃面对:中国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时代已成过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寻求民工荒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调整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给;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鼓励机器代替人工以减少劳动力需求...等,这些办法都很好,但却又都过于宏大,非短期内所能奏效。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最应该做的却是如何就地挖潜,在颓势中寻找增量。

  事实上,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外,民工荒还有“可伸缩”的另一面,那就是对大量农民工来说,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企业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渐减弱,而这种减弱,只要措施得当,并非不可逆转。

  社保、户口、照顾老人、孩子教育,一个都没有,城市在享受农民工的哺育,却拒绝承担更多责任,这是农民工呈现高流动性、高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城市不认同农民工,而农民工也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真正关心农民工权益,真心把农民工留在城市里,而不是使他们变为候鸟,在不停迁徙中浪费劳动力。

  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后顾之忧,一般农民工35岁以后,就不再愿意离乡打工,这是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城市里,也确实有很多企业苛刻地规定只招收年龄18到25岁,一般最高不超过30岁的农民工。等等,这些现状都需要改变。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