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八)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2-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18.有期徒刑的刑期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年以上15年以下
C.15日以上15年以下 D.15日以上20年以下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
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事诉讼
20.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共有( )。
A.5种 B.7种 C.8种 D.9种
21.下列选项中,哪个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
A.在逃犯开车冲向闹市时,警察开枪将其打死
B.轮船失事,船长迅速乘救生艇率先逃生
C.甲唆使自己豢养的狼狗咬乙,乙顺手操起地上木棍打死狼狗
D.轮船刚驶离港口,遭遇暴风,船长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货物抛入海中
22.以下关于缓刑和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不再执行
B.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但可以适用假释
C.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于被判处拘役、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23.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两种。其中,主管监察的是( )。
A.太尉 B.奉常
C.御史大夫 D.郎中令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 )。
A.行政决策组织 B.统一战线组织
C.咨询组织 D.行政监察组织
25.我国唐代设置的独立的监察机关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督察院 D.御史台
26.认为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思想来源于( )。
A.理查德·施奈德 B.伊斯顿和拉斯维尔
C.西蒙 D.林德布罗姆
27.从决策的基本属性来看,决策是(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B.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C.客观规律的真实描述 D.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8.决策的灵魂是( )。
A.选择性 B.目标性
C.预见性 D.主观性
29.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 )。
A.意见 B.通知
C.通告 D.计划
30.可以平行也可以下行的公文是( )。
A.通知 B.决定
C.报告 D.批复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