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七章不同各类型的学习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1-12 15:59:29

第三节 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而利用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1. 解决问题的历程:发现问题—发现矛盾,找到差距。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关联,将我们的思路引向问题解决的方向。提出假设,在分析的基础,提出若干预案。检验假设,将预案的可行性付诸实施,并将结论反馈回去检验的过程。——这四个阶段不是直线型,而是反复、波折型前进的。
  2. 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A已有的知识经验。B.能否正确选择、组合有关概念、原理和原则以及技巧。C.获得适当的言语指导,包含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指导。D.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结构、思维活动模式和水平以及记忆能力等素养的个性差异。
  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A.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B.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难度适合。C.为学生解决问题尽量创设必要的情境。D.提供适当的时间、空间和模式上的自由。E.鼓励学生自我检验答案,给学生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双基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是相互纠缠的,而创造性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中最高级的形式。
  1.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欲使人昭昭,先得自身明白。
  2. 学生本身的思维积极性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内在条件)。
  3. 创设一定的适合的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4. 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程序条件。
  5. 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条件。
  6.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表达条件。
  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还需要知道下面的内容:
  我们在谈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白这个概念的界定:能够创造出新的思想的思维能力就叫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个新可以是全新,也可以在旧的思想的框架基础上的突破和更新,也可以在旧框架内的弥补新的肢项。
  创造性思维应该具有的特征:发散性,就是敢于变通、敢于独创、思维敏捷而流畅。同时思维还具有凝聚性,可以把自己的思维能力凝聚成一个锥子,刺开问题表面厚重的疑云。
  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同样具有如下的特点:独立性较强、智力较高、喜欢新奇与复杂的问题和情境,表达具有幽默感。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上,一般认为应该这样做:
  1.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他们的结论。不搞一言堂和所谓的标准化模式答案。
  2.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培养他们组合各种技巧的能力。
  3.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有创造性的个性。
  4.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承认其思维结果的价值,能容许学生的价值与教师的存在分歧。即使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有错误的也要先肯定其价值,然后予以指导更正。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