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七章不同各类型的学习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1-12 15:59:29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

  一. 什么是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是实现某种目的受某种职能制约的动作或智力活动系统。技能的掌握和巩固是对下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加深现有知识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原则形象化、感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发展、成为人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 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以外部动作为主或占主导地位的技能;智力技能—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主要以语言和符号等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这两种技能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截然将其划分开来。
  三. 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起点行为—也就是在掌握该技能前的基础,包括基础技能、语言表达、心理状况等。学习技能的动机。技能的性质。教师示范和说明的状况。与实践结合的程度。强化的状况。
  四.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其形成大体要分三个阶段:认知与定向阶段。特点:慢、呆板、不稳定、不协调,缺乏连续性。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特点:克服上面的缺点,但是还不够自动化,连贯性和协调性依然不够充分。最后一个阶段是动作协调与完善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和可以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也不是一味地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化没有可逆,在其间也可以逆转的,也可以跳跃的。
  动作技能的形成特征:在活动的结构方面是先局部后整体的。在活动的速度与品质方面,是速度、准确、协调、稳定、灵活等几方面不断加强。在活动的调节方面,有意识的控制见此让位给自动的过程,以至于多余的感官的退出。
  其培养就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技能的种类、难度系数选择不同的联系方法和训练模式。有效地利用观察、表象等来培养技能。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反馈和强化作用。
  五. 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 智力活动的阶段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内部语言阶段
  (二) 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
  其一是智力活动的各环节逐渐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是思维活动具有敏捷性。其三是内部语言的进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较少。
  (三) 智力技能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 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六. 练习过程的规律
  技能的形成靠练习,而练习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练习的进展是起伏的曲线,而不是直线。这点很重要。
  1. 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呈现出三种态势: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速度没有明显的区别,比较一致。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技能本身的难度系数。难度小的先快后慢,反之则反之,系数中等的就区别较少。第二,旧技能对新技能的迁移影响。第三是学生在练习期内的情绪、兴趣、态度和主观努力前后变化。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知识与方法的障碍。第二是思维的障碍。第三是情绪与身体上的障碍。——注意,高原现象不是必然会出现的普遍性的现象。假如无上述的原因,高原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时高时低,不稳定。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第一客观条件的变化,包括环境、工具、材料和教学方法等。第二是练习者的主观的变化。
  2. 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