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强化训练习题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1-12-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答案及详解
1.B[解析]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因为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不是原因,排除;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C项错误;D项本身就错误。
2.C[解析]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C项表述有误。AD结合申论的理论基础,考查对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基本提法的熟练掌握。
3.D[解析] 不少国家拿西藏问题来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所以西藏问题表面反映的是民族问题,实质是主权问题。
4.A[解析] B、C、D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5.B[解析]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和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莫大于吾心;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本质都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王守仁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的代表人。
6.A[解析]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7.B[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8.A[解析]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可以相互转化,事物内部也可以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的意思是:即使是善于游泳的人也会溺死,精于骑术的人也会摔下马,因而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故选A.
9.C[解析] 因果关系存在先“因”后“果”这样一个顺序,并且结果是由原因引起的才能称为因果关系。本题选项中只有C项存在这种因果关系。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