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后备村官,采用公务员标准
来源:搜狐发布时间:2011-12-1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组织部门命题笔试、结构性面试、品行考察、居住地公示……自去年开始,即墨市通济街道采用国家公务员考录标准,公开招考村庄后备干部,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通济街道共有69个村,农村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整体学历层次不高、新生力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等现象。推荐后备干部,多是现任党员干部从村里人中推荐,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给村级班子建设注入活力,该街道党工委决定公开招考村庄后备干部,吸纳回乡大学生及眼界宽、有思路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招考村庄后备干部中,通济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三推两考一会”的程序。“三推”即自我推荐、村两委推荐、普通党员群众推荐:“两考”即考试和考察:“一会”,即党工委专题会议研究。第一批150名报名者中,大专以上学历138人,平均年龄29岁,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毕业回乡的大中专学生,有退伍军人,有个体工商户,也有企业的厂长经理。
在后备“村官”考录中,即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全程参与。经过笔试、面试及公开考察、民主评议,最终公开选拔了42名农村后备干部,全部充实到村庄进行锻炼培养,是党员的公布为书记助理,非党员的公布为村主任助理,给每名后备干部安排了具体工作,让他们通过土地调整、计划生育、化解纠纷、处理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实践,学习农村政策和工作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挂职锻炼期间,通济街道党工委建立起“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培养使用办法,为每名后备干部安排了一名村“两委”成员结对“传帮带”,该街道党工委不仅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工作和学习状况,指出不足,提出方向,还为每名后备干部建立了纪实档案,详细记录其日常表现。工作表现不合格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表现良好的,通过届中调整或换届选举等方式派回村庄使用。这些后备干部在“村官”岗位锻炼一年后,最终淘汰5名,37名被正式任命为村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今年,该街道党工委再次下发通知继续招考第二、第三批农村后备干部。
据悉,通济街道党工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赢得即墨市、青岛市两级组织部门的关注,正在总结经验酝酿推广。
个别村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一道障碍。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