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概念和性质

来源:华图网校发布时间:2011-12-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一、申论的概念

    申论,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申,是说明、申述的意思,申论就是申述论证。而这里的申论是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科目,《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有解释:指申论考试,国家公务员的一项考试科目,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项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下文简称“国考”)的申论是各地,包括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典范和样板,试题设置规范,材料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10年10月12日晚,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正式发布。下面以2011年国考考试大纲中申论介绍部分为例,让大家对申论试卷的构成、考查的能力有更多的了解。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比较而言,各地申论接近于国考申论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辽宁亦然。

    二、申论的性质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考查机制,申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科目,目的也是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公务员考试机制,在进入21世纪之后,该项机制趋于成熟和稳定。而申论作为一项考试科目,直到2000年才出现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数年实践,申论考试得以不断改进与完善,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试卷的结构等各方面已基本规范、定型,但具体的内容仍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申论介绍”,而2010年的“考查能力”中市(地)以下则新出现了“贯彻执行能力”。这一特征在2011年大纲中得以延续。申论选取的考查方式是以一套全是主观题的试卷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试卷一般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也叫“给定材料”“资料”“材料”)和“作答要求”(也叫“申论要求”)三部分组成,注意事项用来说明考试的性质、时限、分值、作答工具、答题位置等;给定资料通常由数段材料组成,所选材料大都围绕一个主题(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极个别情况),其内容庞杂,形式各异,总字数以5000—8000字的情况居多,需要考生归纳综合、分门别类予以梳理:“作答要求”则是二至五道大题,其中以三道、四道大题最为常见,一般要求考生紧密联系给定资料作答,而且每道题均有字数限制。通过试题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题目或直接对应某项能力,或同时考查几种能力,考查全面,要求较高。

    下面介绍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个部分。

    给定资料通常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多是最近一两年的社会热点话题。但是,给定资料里各段材料之间一般没有逻辑联系,既不是递进,也不是因果,不能说是顺承,也谈不上转折,只是一段段题材各异但主题大致统一的材料的排列组合。各段材料则多是从报刊、网络中摘取的文章片段,所以体裁多样,内容广泛,有新闻报道,有网络议论,有新闻采访,也有电视访谈;有叙述,也有议论,有专家点评,也有网友言谈。其信息量大,信息点散,需要考生发挥理解、归纳、辨析、综合等各种能力。

    作答要求一般是三四道大题,最初“三段论”的题目设置模式比较通行,即三道大题对应考查三种能力:一般为概括题、对策题和写作题,对应考查归纳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论证能力。这样的题目设置数年不变,显得呆板,而且考查也不全面,与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查能力不是很匹配。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完善,近几年申论的题目设置渐趋于多样化,比如以四道题为例,第一题有概括主要内容、原因题,也有理解画线句子题;第二题有发表看法题,也有分析观点题;第三题有提出对策题,也有公文写作题;第四题则既有议论文、策论文、政论文写作,又有应用文写作题,如2010年安徽申论A类试卷考查的调查报告。这些更强调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