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陪同”何以成基层官员日常功课

来源:重庆时报发布时间:2011-11-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近日,中国社科院开展的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研究显示:县处级领导干部“陪同多”是重要特点。(11月22日《新京报》)

  这个算是人尽皆知的特点。看看每天的地方媒体,地方官员们陪同,几乎是每天的功课,而这其实与工作并无多少关系,如去年卸任西南省份一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职务的杨万东所说,陪同客人“吃饭、喝酒、休闲是家常便饭”。

  至于需要“全陪”的“部委、省里来的重要人物”,更是形式大于内容:从提前到高速公路口接,到走的时候还要送到高速路口,“更重要的人物,四大班子领导都要来”,陪同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出一种下级对上级恭敬的姿态。

  其实,对于“陪同多”,制度早有规范,比如中央《关于简化各级领导干部外出活动接待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废除礼仪性的迎来送往”、“不迎不送,不请不到”、“领导干部外出活动,各地必须减少陪同人员和工作人员,除约定者以外,其他负责同志不要出面陪同”。但陪同接待之风依旧。

  究其原因,因为陪同之于上级领导,是一种前呼后拥的姿态,能够在“官威”中找到虚荣感;之于基层领导,或是生怕因“怠慢”而得罪上级领导,或是不愿放过多与领导接近乃至“感情投资”的机会。因此,可谓两厢情愿。

  显而易见,“陪同多”不仅是传统的陋习,也是官场的病态。“陪同多”不仅空耗了官员的时间精力,影响甚至耽误了正常的工作,其中一个必然的后果是下基层少。“职位越高的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似乎越短,这也正是造成干群疏离感的重要原因”。无疑,“陪同多”助长了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陪同多”愈演愈烈,大凡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因此,关键还是要从上级领导抓起,加强问责,否则改观生态、将基层官员从繁冗的接待陪同中解放出来,也就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