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社会热点:陈贤妹 捡起人性的“拾荒者”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1-1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10月13号,佛山发生一起车祸:2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后,58岁的拾荒老人陈贤妹经过时,将她扶起,随后送往医院。

    对于陈阿婆的举动,大家都报之以赞扬之声,但是也不乏质疑其炒作者,对于后者,我们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评价他,因为他不懂得,陈阿婆救助小悦悦的行为只是缘于人类情感里最普通的“恻隐之心”。

    对于“恻隐之心”,孟子说的形象极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句话是说:人们突然见到小孩将要掉入井中,都会立即产生惊慌同情之心(而去施救)。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并非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更不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哭叫声。“

    而对于救人,陈阿婆是这样说的“我什么都没想,只想着救人”,“我救人是很随意的举动,就是觉得小女孩好可怜,我没想过会出名,更没想更多其他的事”。

    是不是很惊讶,没有多少文化的陈阿婆与几千年前的大儒孟子说的话何其相似!

    其实,这一点都让人不费解。见危施救、与人为善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孟子还说了:“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像陈贤妹这样的平凡人的善举,正如在2008年目睹了举国救援汶川灾民的行为后,作家肖复兴所说的那样:这富有人性的行为基础,都源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美好善良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坚韧,这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根脉,这样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当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当我们因为彭宇案而“理直气壮”的对弱者不施救时,陈阿婆一弯腰的举动,分明是狠狠的扇了我们一巴掌。据报道,陈阿婆并不喜欢被人说是拾荒阿婆,因为她的主要任务是带孙子,给一家饭店做饭,偶尔才会出来捡垃圾,我们敬重阿婆自尊自强的品格,拾荒也没什么不好,可是在人性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她确实捡起了已经被有些人丢掉的善良和恻隐之心。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褒奖陈贤妹的行为,让好人有好报,这是应该的。可是当各路记者对阿婆围追堵截的时候,当各路人士拿着奖金、奖状与她合影的时候,分明能从老人的脸上看到一丝不安、拘束和劳累,所以,让我们稍安勿躁,不要为了弥补内心的不安,而去过度消费这个普通的老人。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精彩专题

更多>>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