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新大纲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与时政(7)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对策建议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可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高校还应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就业问题之农民工招工难
  ★问题表现
  这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全国各大城市的一些企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严重,招工难等劳动用工方面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省份的一些企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招工难、用工难问题。这些严重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原因分析
  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就业岗位增多
  2009年初,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订单大幅下滑,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大批农民工集中返乡。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许多工厂新接订单持续增加,用工需求相应大量增加。
  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从事农业者收入明显增加。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就业机会也明显增加。
  三、部分企业用工单位工资偏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
  一些企业在用工观念上存在偏差,在员工使用上存在短期行为,薪酬偏低、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情况存在,劳动关系紧张;在经营理念上落后,人性化管理意识淡薄,部分企业不能够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使得招工难、留人更难。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
  招工难反映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新生代“80后”、“90后”的年轻劳动力已是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数耐受力差、能力弱、生存压力小、就业期望值高。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及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
  五、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适应企业岗位实际需求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急缺大量熟练工和技术工,但是多数农民工缺乏相应技能,造成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息的引导
  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的劳动保障机构,应千方百计通过多种形式将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给民众,以有效促进辖区人员就业。
  二、加强职业培训
  201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这些措施和要求包括: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等。切实履行这些措施和要求,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劳动者就业。
  三、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
  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应加大改进措施。这不仅是促进就业的客观要求,更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
  权威声音
  胡锦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温家宝: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不仅他本人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他的家庭也会因此陷入困境。一个社会如果失业率过高,就很难保持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作为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大事紧抓不放,不敢有丝毫松懈。我们不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加大就业公共投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促进平等就业;不断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在研究应对措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就业。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实施了“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0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好于年初的预期。几年来,我国就业总量一直稳步增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社会就业大局保持稳定。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精彩专题

更多>>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