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新大纲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与时政(8)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名家观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之争与结构之困
  越过阳历新年,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开始紧张起来。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指出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首次明确高校毕业生进企业,直辖市以外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等。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行动不止于此。此前,教育部已将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纳入今年工作重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提出通过组织校企对接、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招聘等活动,争取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诸多情形,可知今年大学生就业已是大势当前。
  目前来看,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行动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和引导向城乡基层就业,其中包括从去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二是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其余侧重稳定就业规模、鼓励自主创业、强化就业服务、提供困难援助等。这些举措及时而必要,也相应地提出了两个难题,可称为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之争与结构之困,廓清二者或许更能增进认识。
  所谓观念之争,可从大学生下基层说起。因循过去的就业指导思路,高校往往把大学生对基层和艰苦岗位的畏缩视为观念不正确,相应地,就是希望大学生转换就业观念,从而实现大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岗位就业。事实上,在人才流动早已实现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观念本身也是双向塑造的产物,任何一方的一厢情愿,都不可能是市场协商选择的结果。
  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畏缩,不能仅仅归因为观念的不正确。事实上,无论是基层的创业环境、成长机会,还是政策待遇等,均未能取得与制度鼓励相当的优先条件。相反,资源条件在城市和上层的过度集中,使得基层和乡村的工作机会客观上成为了劣选。通过政治号召和道德鼓动,虽然能够调动暂时的就业积极性,但长远来看,从制度层面改善基层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下基层就业。
  而所谓结构之困,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隐性门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不能单独地看待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纳入整体社会来解析。早有论者指出,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白领”岗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源向公权机构过度集中,市场相对失衡扭曲、发育滞后,使得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市场企业,反倒成为大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年复一年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即是明证。
  就此二者论,要应对大学生就业紧张的严峻局面,除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等急务之外,也应从长计议,改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这些结构性因素。高等教育是嵌入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无论是全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供求反映,还是作为高等教育输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都不能仅仅在高教系统内部单独求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都是必需的方案举措,但应该将其置于恰如其分的程度上考量。过于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因素,轻慢必要的制度改善和结构调整,将无助于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系统解决。
  农民工融入城市靠什么?
  纪玉近些年来,每到春节期间,许多城市总要面对“用工荒”的尴尬:大批农民工返乡,他们留下的工作岗位无人接替。这个现象说明两点:农民工的劳动对城市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农民工对工作所在的城市缺乏归属感。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当然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很难融入城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其中有文化差异的因素,更有权益损害、制度壁垒、社会歧视等方面的沉疴在起负面作用。农民工往往承担着苦脏累的活,却拿着较低的报酬。一些地方前段时间发生的摩擦事件,归根到底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缺乏保障,合理诉求长期压抑。
  如何努力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上海市闸北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做法值得称道。
  最基本的,是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享受与本地职工一样的“同城待遇”。闸北区绿化市容局为系统内全体农民工赠送从业人员意外伤残互助保障金,为每人办理内有一定金额的医保卡,提供健康体检和外出疗休养机会。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干一样多的活,理应获得一样多的报酬。“同城待遇”,会让农民工更认同自己是单位的一分子,而不是被差别对待的“临时工”。
  其次,是给予农民工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在一个单位、一个城市长期待下去的可能性。闸北绿化市容局近几年分批输送农民工参加有关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进修培训;2011年“七一”前夕,有12名农民工光荣入党;公厕保洁员李影获得“全国劳模”等多项荣誉……受限于客观条件,农民工的个人发展之路往往坎坷,若是有人为他们铺平道路,相信他们会回报以加倍的努力,个人和城市将获得双赢。
  对于城市给予的种种,农民工也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保障农民工的话语权,让他们的呼声不致“沉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闸北区绿化市容局及其下属单位,培养爱岗敬业的农民工担任班长,鼓励他们进入企业工会担职;全区环卫企业工会组织中,担任工会委员的农民工占到20%以上。为农民工提供发言机会,并确保他们的声音被认真倾听,不仅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更能体现社会多元化趋势下的协商精神,寻求利益交集、消除矛盾隐患,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农民工在城市获得了更好的经济回报和发展空间,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也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劳动和参与。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把城市当做“第二家乡”,为城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要保证他们的辛勤付出获得合理的回报和认同,逐步消除令他们感觉“低人一等”的现实因素。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精彩专题

更多>>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