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长诗《毁灭》是最早的抒情长诗之一,也是朱自清全部诗作中最能代表其诗艺造诣和思想动态的作品。 《背影》、《给亡妇》、《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其中最负盛誉的作品。 (简)朱自清散文的意义? 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在他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3、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一般的质朴也罢,如《绿》一般的纤农也罢,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有口皆碑。 (选)(现代文学史上的婉约派)庐隐(黄英)她与冰心齐名。庐隐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 (简)简述《海滨故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1、《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列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小说写了露莎和她的几位同窗女友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以婚恋的袭扰穿插其间,格调凄婉缠绵。 2、作为庐隐的代表作,《海滨故人》表现出她与其他“五四”女作家的不同风格: 一、自叙传的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庐隐前半生的写照,在其他几位女同学身上也可以看到庐隐学生时代好友的影子。 二、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 三、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海滨故人》不以情节的复杂、曲折取胜,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显示了突出的抒情才能。 (选)长篇小说《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以及她和李唯建的通信集《云鸥情书集》、小品、 文合集《东京小品》 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低沉郁闷、悲戚哀愁。 (简)简析《沉沦》的思想意义?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 自尽。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虽在分寸的把握上不无失当之处,但它那种对于封建礼教和虚伪道德的“暴风雨式的闪击”,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论)试论郁达夫的思想倾向?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在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的《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愤懑的控诉,这也是作者郁达夫从自身的经历中所体认到的。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烟花柳巷,秦楼楚馆……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郁达夫小说中对于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是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有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它是作者自觉地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叛逆精神的惊世骇俗之举,它有力地揭露了假道学们的把戏,使他们感到作伪的困难。 (论)试论郁达夫小说的创造艺术特色? 1、自我的写真。郁达夫虔信法朗士关于“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的投影。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以抒情为艺术中轴,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除了写实风格较明显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少数几篇小说外,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时间跨度一般都不长,常常撷取生活长河中的片段,又若断若连,时有枝蔓,与传统的讲故事式的小说模式大相径庭。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想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选)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郁达夫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确立的。 他的散文代表作:《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闽游滴沥》、《钓台的春昼》 (选)闻一多的诗集只有两部:《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是前期新月派的主将。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简)简述闻一多新格律诗的特点? 1、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在继承我 国的“发明”,它由音节组合而成,又称“音组”。 2、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均匀,行与行之间要均匀,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死水》、《口供》、《静夜》、《一句话》、《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相体裁衣,各臻其美。 |
热门资料下载: |
< |
自考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自考“现代文学史”笔记(9) |
|
阅读下一篇:自考“现代文学史”笔记(11)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热点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