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 )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 )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
5.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 )
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 )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 )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 )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 )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
9.“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
B.经验论 ( )
C.教条主义 (√)
D.唯理论 (√)
10.“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 )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
1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 )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12.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 )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 )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好条件 (√)
13.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
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
1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
15.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
16.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
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
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
1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
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
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
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