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2004年7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专科)

作者: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2010-10-27 14:50:50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试题课程代码:000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认为:与"艰苦奋斗"一起体现创业者精神风貌的是(   )

    A.励精图治       B.知难而进C.同心同德       D.自强不息2.郭沫若参加发起组织的文学团休是(   )

    A.左联        B.太阳社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3.《咬文嚼字》中所举与陈词滥调不同,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   )

    A.写离别:"柳岸灞桥" B.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C.写风景:"春花秋月" D.写烹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4.下列语句中,说明散文创作要重视表现手段的是(   )

    A.一个作品,几十万字也好,几百字也好,也总有它的"核" B.有了线,有了珍珠,还必须有一双巧手把它们穿起来C.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D.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的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5.孔子对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的语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答司马谏议书》驳斥对方采用的是(   )

    A.驳论据        B.驳论证C.既驳论证,又驳论点     D.驳论点7.下列文句中,用了下定义方法的是(   )

    A.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B.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是和万物一般,是继续不断,分秒不停的C.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D.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8.《桥的运动》一文指出:桥产生蠕动的原因是(   )

    A.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    B.狂风暴雨的侵袭C.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    D.遇到地震9.《苏州园林》一文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式    B."总——分"式C."分——总"式      D.并列式10.《菊花》一文提到的故事《黄英》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范成大C.蒲松龄        D.苏东坡11.胡适《追悼志摩》对志摩这位单纯理想主义者的态度是(   )

    A.恭敬与同情       B.不理解但同情C.理解但反对       D.不理解不反对12.《秋夜》是一篇(   )

    A.说理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    B.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C.说理色彩较浓的叙事散文    D.抒情色彩较浓的叙事散文13.《箱子岩》中说"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这"幻想"指的是(   )

    A.由"他"来改变村民的生活   B.由"他"来改造村民的灵魂C.现状是有可能改变的     D.病痛是可以消除的14.《拣麦穗》中,"我"的性格特征是(   )

    A.天真烂漫       B.少年老成C.纯真痴情       D.感情专一15.下列文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尽力而不能寻常      B.不应,摇其首C.吾腰千线,重,是以后    D.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16.方苞写《狱中杂记》旨在(   )

    A.为自己申辩       B.求朝廷宽恕C.表达内心痛苦      D.揭露监狱黑幕17.紧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两句之后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8.下列诗句中含有对比意义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9.下列诗篇中,与杜甫《蜀相》体裁相同的是(   )

    A.张继《枫桥夜泊》     B.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D.陆游《书愤》20.下列诗词语句中,表述深切思念亲人的是(   )

    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孟子散文的特点有(      )

    A.长于论辩    B.善用比喻C.骈散相间    D.气势充沛E.雍容和顺2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排比    B.比喻C.层递    D.反复E.对偶23.下列文章中,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的有(      )

    A.《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C.《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D.《白丝翎羽丹砂顶》E.《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4.下列《蝢蝂传》的文句中,写"今世之嗜取者"的句子有(      )

    A.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B.苟能行,又持取如故C.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D.苟能起,又不艾E.日思高其位,大其禄25.下列诗作中,纯用借景抒情手法抒发历史感慨的有(      )

    A.《登金陵凤凰台》    B.《春江花月夜》C.《游子吟》    D.《乌衣巷》E.《江南春》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27.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贾相若:28.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自媚于众:29.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详悉:30.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

    恻隐: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1)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诗题为《书愤》,诗中所抒之"愤"包含哪些内容?

    (2)"楼船"一联的表达有何特点?

    (3)"长城"喻指什么?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树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

    (1)为什么说松树能"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境界"?

    (2)指出文中所用的四种修辞手法。

    (3)"望穿秋水"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五、作文(30分)

    34. 数学家华罗庚写了一首诗:"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