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1.问: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工艺采用单沟的Carrousel型氧化沟,进水氨氮在300mg/L左右,出水氨氮在130mg/L以上,出水COD约在100mg/L,应该在二沉出水用化学方法还是对生化系统进行改造?对生化系统要怎样改进才能使出水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答:首先要确认碱度等基本硝化条件是否满足,一般的化学法去除氨氮效果不好,只有扩建生化装置,可将单沟改扩建为多沟(很方便改造的),也可在氧化沟前增建生物接触氧化池。 202.问: 处理糠醛废水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吗?COD>15000。BOD=6500,pH=2,高有机物浓度,用厌氧法处理的可行性如何? 203.问:我单位从别的污水处理厂购买厌氧污泥28立方,分两天投加到氧化沟,液下推进器全部开启,转碟外沟开启4台,内沟开启2台进行闷曝一天一夜,外沟连续曝气,同时2台回流污泥泵开始回流,期间没有进污水,闷曝开始静沉1小时,取氧化沟出水COD为100左右。现在的问题是曝气池的污泥还没有变黄色,溶解氧下降很慢,而且一开转碟溶解氧很快就很上升。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04.问:我们处理含苯酚废水,采用的接触氧化工艺,生物镜相检查几乎没发现有动的生物,填料上挂的膜几乎没有了,仅剩下薄薄的一层附在膜上。以前是间歇进水,把进水的COD控制在2000以下,出水可以达到200左右。前几天是连续进水,水量有点偏大,导致最近几天生化池的COD总是在1500左右,出水口COD达600多,DO较高,是否是生物中毒,怎么恢复生物活性? 205.问:生物法要求的N, P 需求量和BOD 的关系。课本上说的是100:5:1,实际运行中如何控制? 206.问:一座5000t/d的污水处理站,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进水水质不稳定,COD在300-1500mg/L,出水一直达不到排放标准,请问如何解决(设计进水为COD为≤500 mg/L)? 207. 问:炼油废水的污泥处理是把油泥和生物污泥分开处理好呢?还是先把油泥和生物污泥混合后进入离心分离机一起处理好? 208. 问:有 一综合化学合成废水,采用SBR工艺,正在调试中,因受一次有毒物质冲击,停止进水,连续闷曝5天,废水COD缓慢下降(从1600 mg/ L降到900mg/ L),但污泥浓度却从1300上升到了6500mg/L, SV仅为14%,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9.问:我厂的废水经物化\生化处理后达国家标准直接排入河中的。我要问的是:如果将放流水先流入一个池塘中(池塘的容积约为每日的放流水量),然后再排入河中,这样对放流水的水质会有何影响?如果考虑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那么在南方地区应该种植哪种水生植物可以降低放流水的COD及TP。 210.问:铝合金的废水里的氟如何去除?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韩志霞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20) |
|
阅读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22)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