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91.问:现在浓缩池上飘满了浮泥,(颜色是灰色的)我们已经延长了泥龄,减少了浓缩池的进泥。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答:这样的措施没有针对性,应该增加浓缩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浓缩池的停留时间减少,以防厌气发酵。 192.问:UNITANK工艺能否用在大规模污水厂中,有用过这个新工艺的工程师说不宜在大规模污水厂中应用,因为自控等很复杂,而且除磷效果较差,是这样吗?广东猎德污水厂是22万吨/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厂是40万吨/日(近期),据说运行总体情况不错,而且石洞口污水厂要角逐詹天佑大奖,这个工艺用在大型污水厂究竟怎么样? 193.问:我们的好氧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将氨氮从30降至10以下,实际现在加显色剂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钠调节碱度,从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有时是泥有时是水。以前发现没污泥回流时整个好氧池的pH值就随水流方向急剧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时就不会了,能保证出水pH值在6.5-7之间。但近几天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仅6.9,出水5.8左右(进水所有指标和碳酸钠量均未改变,氨氮浓度依然测不出),即使相对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状态也是这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们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竖流沉淀池(148m3,水量30m3/h),下面有四个小泥斗,在现有状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状态? 194.问:(前一贴回复后的问题)我们的系统以前是不回流的,当然因为设计时氨氮根本不需要考虑,以前没认真对待过这个好氧池,监测时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趋势(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时因氨氮进水浓度增高处理不了,请人来看时有两个建议:一是提高碱度,二是污泥回流。当时只采用了第一个建议,加碳酸钠之后氨氮确实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来在进行污泥回流,发现对pH值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一直回流了。对好氧池系统总感觉很不放心,一来通过好氧过程仅仅是将氮从氨氮形态转化成了硝态氮,并没有将其从水中除去,对环境的危害也没有降低;二来我经常怀疑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请帮助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95.问:请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需要安装曝气及搅拌装置吗? 196. 问:我们厂在北京地区,规模三万吨,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如果开两台泵二沉池(负荷0.9左右)总有浮泥现象,有时候还出现针状絮体。影响出水SS。但是在开一太泵的时候,效果很好,请给诊断! 197.问:我们处理的是造纸废水和化工混合废水,采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近一年来进水氨氮不断增高,大约在2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请问氨氮增高对系统运行有何影响?应怎样处理?假如进水氨氮控制在80怎样处理才能达标? 198.问:怎么样确定水解酸化停留时间? 用什么标准来确定污水达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199.问:我们厂采用CASS工艺,进水浓度由去年的COD 在平均250ppm到现在的平均350ppm左右,同时进水悬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处理周期是4小时,间歇曝气,采取边进水边曝气2小时的方式,进水浓度没这么高的时候基本采取进水1小时,曝气也1小时的处理方式。在曝气阶段结束时DO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但是活性污泥的颜色还是黑色的。每进一批水的水量没有大的变化。采取前一方式处理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处理后出水还是维持在150ppm左右,悬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结构松散,难见到原生微生物,MLSS 在1700 ppm ,进水BOD在120左右。 200.问:制药废水,硫酸盐3000-4000,Cl-3000-4000,COD3000-4000,想在水解酸化池内挂填料,但小试发现挂膜相当困难;不知是填料选择不当,还是Cl-较高的原因?环保公司说Cl-超过3000填料就无法挂膜。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韩志霞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19) |
|
阅读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21)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