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22】2007N010A C02通过呼吸膜的速度比O2快的主要原因是
A.原理为易化扩散
B.分压差比02大
C.分子量比O2大
D.在血中溶解度比02大
【例23】2001N011A、2000N010A与C02比较,O2在体内的扩散系数
A.较大,因为02与血红蛋白结合
B.较小,因为02的溶解度低
C.较大,因为02的分压梯度大
D.较小,因为02的分子量小
E.二者基本相同
【例24】1998N09A C0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率比O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02
A.为主动转运
B.易通过呼吸膜
C.分压梯度比较大
D.分子量比O2大
E.在血中溶解度较大
【例25】1994N025A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
A.生物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溶解度
C.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
D.通气/血流比值
E.温度
【例26】1992N052A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肺泡膜的通透性
E.气体的分压差
3.肺换气
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换气过程
02和CO2的交换都是以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实现的。气体总是顺分压差进行扩散。在肺泡,O2从分压高的肺泡通过呼吸膜扩散到血液,而C02则从分压高的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到分压低的肺泡中。02和C02在血液和肺泡间的扩散极为迅速,不到0.3s即可达到平衡。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①呼吸膜的厚度肺换气的结构基础是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由6层组成: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底膜、基质层(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膜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正常情况下,呼吸膜平均总厚度只有0.6μm,有的部位只有0.21μm,气体容易通过。 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呼吸膜越厚,单位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越少。
②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正常成人,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总扩散面积达70m2。运动时,扩散面积增大;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时扩散面积缩小。
③通气/血流(v/Q)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

生理情况下,由于肺内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分布不均,因此各部位的V/Q比值也不相同。如肺尖为3.3,肺底部为0.63,但由于呼吸面积储备较大,因此并不明显影响气体交换。
肺气肿病人,由于许多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壁的破坏,上述两种V/Q比值异常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致t肺换气效率受到极大影响,这是造成肺换气功能异常比较常见的原因。
(3)肺扩散容量(DL)是指在单位分压差(0.1333kPa、1mmHg)的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2体的毫升数。DL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一种指标。
正常成人安静时,02的DL平均约为20ml/(rain·mmHg),C02的DL约为O2的20倍。
【例27】2003N07A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容量
E.肺泡通气量
【例28】1999N0958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
【例29】1999N0968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时间肺活量
D.通气/血流比值
E.肺扩散容量
【例30】1992N0898、1989N0918测定肺换气效率的较好指标是
【例31】1992N0908、1989N0928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
注意:
①测定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为时间肺活量。
②从气体交换的意义来说,评价肺通气功能比较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③测定肺换气功能较好的指标为V/Q比值。
④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交换部位两侧的压力差。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