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富裕了中国人的胃,富裕不了中国人的心。
目前,中国社会表现出的若干问题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所致。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之所以问题诸多,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父母们都不差钱。
一日,妻子下班到家,一边看着已经上四年级的儿子,一边念叨起白天同事们聊的教育问题。
一个同事的女儿五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这位家长开始为小升初后孩子到哪上学犯愁。原本她的女儿在海淀区一所知名小学的分校上小学,当然是花了赞助费代价的。升初中到哪上学成了他们家面临的问题。一是学校收费门槛越来越高,即便能拿得起钱,也还需要熟人担保。二是到底上哪所学校抉择的痛苦。
一位年薪几十万的老总的儿子也要小升初,儿子现在就读的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新近办的分校,这个学校收费很高,这位老总原计划让儿子小学毕业就出国读中学的,计划让儿子在小学完成第二外语的学习。可这个儿子似乎对出国留学、学外语更何况第二外语没有兴趣,他更喜欢玩无线电之类的。老总现在计划托关系送礼花高价赞助费把孩子送到知名的重点中学读初中。
让这位老总取消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听说一位老板把孩子送到加拿大读书,母亲陪读了一年后回国,儿子的成绩是一落千丈,几乎成了不学无术的游戏孩子。而在母亲陪读的那一年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各项表现都很不错。更令人失望的是,每当父母去国外看望他时,他还总会嘲笑父母的观念陈旧、外语口语老土……
妻子说,现在的小升初压力不亚于高考。她听说,有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去一些重点中学办的培训机构“蹲点”了,我对蹲点很好奇,她说,蹲点的孩子小学课程基本不上,父母认为没有用,去那些重点中学办的辅导班交上一笔学费、上一些比奥数还奥数的课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占个重点中学的名额。
她还听说另外一条小升初途径,就是评上班上的三好学生,或者别的奖,也有可能上重点中学。至于怎么当上三好学生也很容易,只要经常给同班同学点小恩小惠,同学们一般就会给你投票,然后再贿赂一下班主任和校方的其他老师,基本就保证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有了奖状,进入重点中学就轻而易举了。
听完妻子的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在习惯了“什么都可以购买的中国家长”面前,任何一掷千金、拔苗助长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就目前教育舆论来说,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教育部,其实教育的问题哪只是中国教育部的问题,在“富裕了中国人的胃,富裕不了中国人的心”的“13亿个欲望面前”,教育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小升初的压力也并非来自学生,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家长,是家长在制造了一种紧张气氛。就像物价上涨前大包小包往家拎一样。
其实,我也听说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给孩子买电脑、教学软件……我想家长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可是谁曾想到,就是这位靠软件成为首富的父亲,规定自己的女儿每天用电脑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据我几年的观察,一年级的家长是最舍得投资的,只要有信息说这是一年级使用的,而且和课本同步,家长就会不差钱的往家里买,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我听说过,很多孩子是没有双休日的,因为这两天他们更忙,不差钱的父母早就给他们报了名目繁多的各种课外辅导班。
我还知道,更多的家长从胎教就开始为将来这个伟大的人物的降临做好了包括智力和金钱上的各种准备工作。
我还听说,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享名师,家长们把名校周边的房地产搞活成天价的。
我还想起,前几年北京那个小金库上亿的著名小学,我还想到底是校长想收那么多钱还是家长拿着钱排队太长,收费只是不得已的办法。
我在想,重点学校到底是重点在教师素质、校长的教学管理能力还是重点在金钱的收费等级、学校楼的新旧程度上?
有时候我还自问,究竟是孩子在上学还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在上学?
究竟是家庭教育好孩子还是家庭财富的大攀比?
我们这么多投入金钱于教育和孩子是培养了更多的人才了吗?从富二代、富三代、80后、90后的身上就可窥见。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