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比同龄女孩成熟得多。白皙的皮肤透出少女的红润,身体也已经初具少女的形体,略有些丰满,剪齐耳短发。常穿牛仔装,据说此衣服较合身。 她读小学一至五年级时,感觉较为正常。到初中七年级时,逐渐对班中的男生(特别是相貌好、成绩好的)时有爱慕之举出现,常在作文、日记中叙述与该男生在一起的情景。但“目标”转移较快,七年级第二学期时,她又把“目标”对准了自己所在班级的另一位男生,使任课教师为之瞠目。 她的父是一个汽车跑短途运输,母是一位本地农民。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吃穿用均不愁,父母对她照顾虽不是很多,但关注不少,谈吐也比较解人意。应该说,在她的成长中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每次碰到她,她总是瞪着一双略显红的大眼睛,看一眼人,招呼一声“老师好!”便低头走回教室。平时观察她的行为表现,发现她喜欢与班里某一漂亮男生在一起,且常在日记中“叙述”(幻想)与某一位男生在一起玩耍的情景,其中不乏肉麻之词。 她不爱参加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每天的早操,从未主动出过操。对老师的询问,常以“我的老毛病(例假)来了”、“我肚子疼”、“我要上厕所”等等为由来推却。有几次其班主任再三催促,让其下楼做操,但她或是站着不动,或是故意挖出鼻血来逃避老师的责问。 她认为现在村里的女孩都打扮得很漂亮,很多女孩十六、七岁就已有了男朋友,电视中也常有这种现象,特别是《流星花园》中,学生之间谈恋爱很正常。那个“道明寺”真好,“杉菜”真幸福。……,总之她表示非常向往。随着这种“恋爱”意识的日益增强,倾慕的对象也指向了班中的漂亮又优秀的男生。 她渴望得到异性关注,特别是优秀男生的关注。这本很正常,但这种渴望又一下子得不到实现,或是无法实现,于是就出现了异性交往缺失前提下的行为偏差,以幻想来代替现实,常在假想的情景中得到满足,即采用自编恋爱“幻想故事”。 因为她这种爱慕渴望很强烈,但又不能与异性真的在一起,便把自己曾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听到的异性交往镜头,经过大脑的重新组合而变成自己的经历,既随心所欲地编,又毫无顾忌地演。该女生就是把这种自编情景用文字描述出来写在日记中,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只是因为社会阅历的浅薄,使得她自编的情节还显得较为单纯。 她平时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不参加早操及体育课,但一日三餐饮食正常,营养较好,所以精力过剩。学业上不努力,就其脑力劳动和体力消耗来说,都是不够的,因此,剩余精力无处发泄,自然就整日幻想无限,借以自我安慰。 考虑到与当事人不很熟悉,加上她的问题形成已有近一年时间,所以辅导过程以关注其内心世界,取得信任、澄清认识和行为干预为主。 她第一次到我的办公室来,坐下后,很自然看了我一眼,又马上低下头,红着脸笑了笑。 她:我有些烦,不知怎么办? 师:哦,你希望把这种烦恼说出来吗? 她:(低头想了一下)你不要告诉别人。 师:当然,咱们相互信任。 她:(欲言又止,片刻)你可能知道一些。 师:是关于你的吗?但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我当然不好乱说。 她:请你看看我的日记。(说完,红着脸向我点点头,走了。) 看来她还有顾虑,而且这种顾虑是多方面的,她心里的烦恼使她痛苦,但又极有自尊,不愿让别人知道,但是,那种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愿望又使她鼓起勇气踏进了辅导室。这一次接触,似乎有些“投石问路”之感,不过还说明她对我的基本信任,所以暗示我从日记中了解具体情况。 三天后,她来了,在这之前,她曾多次用眼神问过我,我以点头示意,所以,她在三天后又来到我这里。 她:(直入话题)你都知道了? 师:是的,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她:没什么,日记已有很多人看了(指老师) 师:你是为此感到烦恼吗? 她:是的,但不止这些。(犹豫片刻)老师,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我喜欢他,我希望和他在一起。 师:喜欢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 她:可他是男生。 师:那也正常,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学。 她:(急切地)可是我想和他单独在一起,想让他也喜欢我,和同学不一样。 师:他很优秀吗? 她:是的,他很漂亮,是个班干部,我总是幻想和他在一起,所以我写日记时,写着写着就把他写进去了,而且只有我们两个人。 师:他确实很优秀,我也有所了解,看来,你对他非常了解、关心,注意多了,你就总是有他的影子。 她:可是,他对我一点也不好。他说,我们还是学生,那些是大人的事。 师:他“骂”过你吗? 她:没有,但有些不耐烦,跟其他同学很好,不过没有向老师告状。 师:是呀,他觉得这事对他来说太早,现在是初中阶段,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很真诚的,他想维持与你的真诚友谊,所以不告诉老师,免得你受批评,看来,他很尊重你。我听说你不太参加班级活动? 她:(笑了)我不爱动,我喜欢看电视。 师:电视很好呀,里面有许多适合你们的节目,你不妨看仔细些,回校与他组织同学们一起搞活动。 她:(灿烂地笑了)好,我试试! 我感到,她虽然说出了心结,但这次谈话仍没有解开此结,她还是对该男生一往情深。所以,我希望用“看电视、搞活动”的方式来消耗她过剩的精力,转移她的兴奋点。 三周以后,刚好他们班组织班会,主题是“留下最美好的东西”,里面的好几个活动都是她提供创意的。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班主任反映她的日记内容也变了,记的都是电视节目和活动。在这几周中,我又与她父母联系,深谈了一次,还好,家长比较开通,并且表示在家里会多和她沟通、谈心,愿意与学校配合,还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她又一次来到我这里。 她:(脸色非常明朗,显得很高兴)我们组织了一次班队活动,有几个节目是我出主意的。同学们都很亲热地说我“真棒”。 师:真替你高兴,喏,送你一张照片(该照片是她与同学一起参加活动时拍的) 她:这是我? 师:是的,你看,你很棒!你看,这里还有同学们对你说的话呢! (我递给她一叠贺卡,上面有她的同学对她说的话,其中包括她暗自倾慕的男生。她一张一张看得很仔细,并没有特别长时间地看那位男生的话,看来,她已初步走出“旋涡”。) 她:他说,小丫,你很了不起,应该忘记过去,让我们成为好同学,好朋友。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说吗? 她:有,老师,真奇怪,我现在忽然觉得很想和同学们说说话。 师:好呀,你也可以通过贺卡来诉说,不如试试,现在你还幻想那些情节吗? 她:(闭上眼睛,稍试片刻)没有,我满脑子都是想我该写些什么话给不同的同学。 我由衷地笑了,她也笑了,很纯真、无邪,孩子般。不,她本身就是孩子。她的对男生倾慕也是比较单纯的,没有陷入更深的怪圈。 我觉得,这是一次及时的辅导。 此后的几周,极其繁忙,因为要复习应考,每天见到她,她总是会心一笑。班主任惊喜地发现她竟然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点子”很多的学生。 给我来了一封信,告诉我她玩得很开心。特别感谢我帮她从“迷惑”中走了出来,她说那时的她是多么可笑,竟然……。 在与她相伴的一个多月中,我也感到了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冲击。青春期的那种萌动,每个人都会经历,重要的是如何正确把握、理解与排解,转移重心。我们的孩子多么需要这种引导啊。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神奇:必要的澄清事实,行为改变的重要性,班级团体的强大作用,良好的心理辅导的氛围。我也感慨孩子神奇的自愈能力和生活永远的魅力。 同时我也很忧虑现在的媒体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有待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手,共同配合,创造一个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