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国际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择校服务。
微信小程序
国际学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学校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益田同文校长专题分享】疫后校长如何帮助师生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来源:益田同文学校 发布时间:2020-04-09 10:18:09

    日前,益田同文学校长孙清亚受邀参与了由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院与教育生态变革学院共同发起的一项共创活动,以“疫后校长如何帮助师生快速进入教学状态”为主题为全中国 1700 万教师送上一场专题分享,与全国9位重磅专家一同绘制「疫后教学筹备地图」。

益田同文学校

  孙清亚校长

  · 益田同文学校校长

  · 中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 石景山区青联委员

  · 师德标兵

  · 《未来教育家》2018年度成长人物

  · 《中国教育报》首都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走近科学》栏目特约专家

  ·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 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 北京翱翔计划项目首批设计者

  一、内容分享总结

  看见——后疫情时期的教育现状

  (1)贯彻政策+落实策略:我们在贯彻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学校具体、有效、个性化的落实策略。(2)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开展空中课堂在线教学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因为“老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3)疫后复课≠恢复疫前课堂:疫情即将过去,师生逐渐返回学校,复课不是简单地恢复疫前的课堂。(4)期待返校≠期待复课:据调查很多家长迫切期待孩子返校,学生自己也迫切期待返校。但是他们期待的目的未必是一致的,家长期待的是孩子回到课堂学习;学生期待的可能是回到学校这个集体,希望能够见到他喜欢的同学和老师,因为在家里面太孤独了。

  想象——疫后的教学样态

  学生、学习、班级、课堂、教师、教材、教室、学校还分别是原来的那样吗?

  判定——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教学样态

  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教学样态,如果我们试图把疫后课堂教学恢复成疫情前的样子肯定是不可取的。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思考的四个基本问题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去思考有关教育和学习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去教学?教得怎么样?2. 学生一定要思考的四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怎么去学习?学得怎么样?

  倡导教师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我校结合当下和未来构建了《益田同文学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一共有7大核心素养:1. 师德人文素养——有通识文化基础、有家国情怀、职业认同,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观。2. 教育理论素养——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能够忠于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读懂学生;3. 学科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关注学科前沿知识;4. (跨)学科实践能力——有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带领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5. 自主发展素养——有终身学习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审辨思维与创新能力;6. 智能信息素养——能够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效率。7. 胜任未来素养——要保持“前沿”心态,终身做学生,面向未来开展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构建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2003年春夏之际因为“非典”学校放假3个月,有一个初一女生叫小婷,学习成绩中等,她利用3个月时间,不仅提前自学了初二年级的各个学科课本,同时还为自己发展了一个兴趣爱好——航海模型制作。在“非典”期间,有很多像小婷一样的同学转危为机,获得了个人进步,实现了自我超越,好比赛车进入“弯道”一样,有的选手抓住时机、看准方向、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就是把自己的成长愿望变成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个学习过程是“自主超前”学习——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在某一领域学得更快或更多、更深、更透、更宽、更灵活、更有用、更有创造性……

  小婷能够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自信地做到参赛和学习两不误,是因为她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她不仅获得了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心。与同龄人相比这个自信心变成了她的“成就感”,这是我们期待的动力和能源,是“持久内驱力”,如果不断地获得这样的体验,这个自信将一直驱动她不断向前、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疫后学校尽量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自己的学习动力系统,提升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二、教师疫后备课4条建议

  疫后教师返校备课,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给出4条具体建议:

  1. 教学目标方面

  多一些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如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等;少一些僵化的知识目标。

  2. 教学内容方面

  多一些单元大概念、程序性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少一些事实性知识和生僻的知识。

  3. 教学方法方面

  多一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多一些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少一些“填鸭灌输”和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

  4. 教学评价方面

  多一些关注过程表现和学习态度的形成性评价;少一些以分数、排名为主要目的的终结性评价。

  三、学生返校复课12条建议

  有关学生返校复课,我们从防控安全、身心健康、学习管理和学习装备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学生12条建议:

  防控安全方面

  1. 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过关测试题;

  2. 真实场景疫情防控演练课;

  3. 疫情防疫学生指导手册;

  4. 设置班级叫早闹钟;

  5. 举行仪式化“复课礼”;

  6. 冥想与疗愈心理课

  7. 班级座次表及使用指南;

  8. 班级课程表及使用指南;

  9. 生涯规划书及使用指南

  10. 班级手机保管袋;

  11. 资源平台升级包;

  12. 个人账户和密码

  塑形——疫情之后,新好学校8大特征作为一所好学校,在疫情之后,我们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八大特征:1. 安全应急教育——突发事件处理与自救自护技能;2. 身心健康教育——保健常识、健身习惯、心理疗愈;3. 公民素质教育——公共秩序、道德底线、社会担当;4. 生活技能教育——衣食住行基本自理能力;5. 信息媒介素养——现代技术手段使用能力;6. 混合式学习方式——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力;7. 自主发展课程——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8. 在地课程——基于学校周边环境开发实践性课程活动。

  这场天灾,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所有人的体质、阅历、认知、人性、良知、勇气、思想、道德、灵魂、立场、价值观等,都是一场筛选。疫后,注定会有一批优秀的好学生、好老师和好学校审时度势、转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在新的征程上将中国教育走向未来。

  四、反馈精选

  1.疫后课堂教学,变化是一定的。只有顺应变革需求,及时组建起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协调方式,才是正确的做法。我想这是听孙校长报告后的思考,也是我们这个疫后筹备地图活动的目的。

  2. 正如孙校长所说,开学后我们的学生、老师、课堂还是原来的吗?开学后,我们要深度思考、探索和重新定位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亲子关系、课程与成长的关系、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教育人注定是不断思索、自我革命、勇于实践的人。

  3. 讲座容量大,内容丰富,具有非常实际的操作性指导意义。孙校不仅把疫情之下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做了科学的分析,还对疫情教学和开学准备做了专业的指导。收获很大!

  感谢孙校,从理论源头到具体实践措施落地娓娓道来。将他自己看过的好书、感悟的观点,结合他的管理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享,给予我们一线管理教学的人很多启发。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孙校讲到的很多金点子太实用了,开学在即,甚至可以马上用。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 2023年春季招生报名正在进行中,为避免疫情结束后出现扎堆咨询,无学位等情况,建议家长登记抢先报名咨询!)
国际学校预约看校/在线报名入口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国际学校院校库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开放日免费预约
    电话咨询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15910788502

    张老师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