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择校的过程中感叹,没有的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各有各的问题。
公立学校的孩子,在忙着补英语,数学和体育,双语学校的孩子则忙着补语文和数学,高年级甚至也在补英语;公立学校奉行的通常是缺乏温度的教育,不在意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和个性的培养,而收费高昂的双语学校老师的流动性又比较大,师资力量不足够强大,有些因为近年扩招厉害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如何才能把中西方教育的优势的结合?今天的文章给了我们迄今为止的阐释。文章很长,但值得收藏。
国际课程选择
Q:现在国际学校这么多,家长都比较头疼的是,怎么选国际课程?
实际上现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课程,一个是IB(国际预科证书课程),一个是美国的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一个是英国的A-Level(英国高中课程)。
这其中,IB是最完整的课程体系, A-Level、AP都是考试科目。
如果要把A-Level,AP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它就应该包含课程体系加上考试。AP就要加上美国课程,因为美国的课程每个州又不一样,所以AP的课程概念比较不确定。英国的国家课程就比较确定,所以看A-Level模式的学校正宗不正宗,你就看它有没有GCSE英国课程,做A-Level前面一定要有GCSE做衔接过渡。
现在在国内,一般在高中阶段做国际课程可以,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做纯粹的国际课程,其实风险很大。包括现在一些学校在小学阶段就上MYP、PYP课程,这实际上违背义务教育法。
中外课程比较
Q:国际课程和中国课程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国际课程的特点是“扬长平短”,国内课程是“抑长补短”。
高考现在改革了,中考现在还没改。假如你的孩子英文能考145分,但是数学不行,家长肯定觉得要补数学吧?这个评价的逻辑就是:数学是你的短处,你要想有个好分数,就必须要强化它,你不补短,中考就淘汰。所以这种中考的导向从本质上就是把你的长处抑制起来,把你的短处拼命地补起来。
而如果你思考一下,人现在在社会里,安身立命的是什么?你的长处还是你的短处?——是你的长处。而且往往是一个长处就够了,短处是没用的。从这个角度讲,国际教育对我们个冲击就是:你到底是扬长,你还是补短?而且我们的教育里过度强调补短以后,你的强项也强不到哪里去了,因为你永远都在忙着补短嘛。
抑长补短,还是扬长平短,这就成为一个尖锐的教育思想的冲突。实际上很多的家庭就感到,为什么我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反而好了?因为他扬长平短了,我们的(传统教育)为什么不好呢,到晚叫他补短,补短他不喜欢,本来就是我的短,拼命叫我补,我越念越没劲,越念越差,到后来厌学、抵抗,各种问题都来了。
课程体系支持
Q:扬长平短和抑长补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扬长平短也好,抑长补短也好,都不是理念的问题,而是课程体系的问题,没有课程体系,理念就是空话。
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扬长平短?答案就是课程的选择性。没有课程的选择性,你不可能扬长平短。扬长平短弄得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的严重偏科,需要一个平衡,在这个背景下,我在星河湾又提出了学科群的思想。
学科群的概念是要求学生必选几个大的学科群。一般选的是6-8门:母语、外语、数学、实验科学、人文科学、艺术、技术,后边3门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组合,这有点像IB课程,把活动、体育、CAS这样的项目都涵盖了。
学科群里面的学科你每一个都要学,但是每个学科群里的学科可以分层次,有的可以是低水平的,有的可以是高水平的,有的是大学水平的。所以课程选择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就是可以选学科,可以在同一个学科里边选水平。
这次的高考改革,实际上已经在做这个事情。像6选3也好,7选3也好,实际上就是选水平。不是说这六门课不学,是都要学,但是是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选拔性的水平,一种是及格性的水平。
这样一来,国际教育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扬长平短。
学科教育质量
Q:到底什么是教育质量?分为两个层面,个是学科教育质量。第二个是非学科教育质量?
到底什么是教育质量?我们不从大的概念说,就先从最基本的学科的教育质量来说吧。
英语
比如英语,什么叫英语的学科教育质量高:一门语言的作用,首先是交流。如果你不能用英语表现和表达自己,那还有什么用?
实际关于这方面的笑话很多,我曾经给上中的外教做过我们中考英语的卷子,外教的评价不高。包括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居然过不了我们的大学英语六级考。那到底是他的水平不行?还是我们的卷子不行?这个现状是非常实际的。
那么,现在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英语水平有一种新的期望,对学校而言,也就需要一个新的质量观。实际上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学得很苦,学得很累,但学出来的英语一塌糊涂。
语文
再来说“中文”,什么叫真正的中文水平高?我觉得教中文可以分三个层次:
● 是客观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考试,可以分对和错;
● 第二是主观性感受,这个是没有标准的,一部《红楼梦》,喜欢林黛玉的人一大批,不喜欢的也有一大批啊?如果我们现在把主观性感受的东西也去搞标准答案,那不就搞坏掉了吗?
● 第三个层面,中文是种表达,就是会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口头的也好,书面的也好,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所以我们就提出来低应试背景下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源。在星河湾,就是把这个应试的压力减下来,不要总是围绕中考考试,而是当成语文教学学科来教。
数学
从数学真正好的教学质量观来说,认为中国的数学是最强的。中国的数学质量观跟国外的数学质量观还有点不一样。
一个是对数学学科的一种高度的理解,另外一个是数学学科跟实验科学不一样,它是以抽象作为特征的,它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有重大作用。
中国的思路表现在哪里呢,比如国外的平面几何是很很弱的,但是中国的平面几何始终坚持放在的重要地位,平面几何本身,从它在数学里地位、价值来说,随着科技发展,它的价值已经不高了。但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严密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它是有很大作用的,正因为这方面我们坚持了,才使得中国的数学教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感到这个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说到数学真正的质量观,关键是要更强调数学的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过难过繁的数学不需要,实际上是永远用不到的,但是对数学的基本规律要掌握。数学学科也在一直变化,例如计算机出现以后,数学里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就降低了,中国传统里强调了大量计算能力,笔算、口算、珠心算等,现在这个能力受到了挑战。
另外,我们也有些跟不上的地方,因为我们强调的数学比较多的是确定规律的,而数学里或然率、概率性的这一块内容,我们是比较陌生的。而对今天科技的发展来说,实际上数学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我们不是发了量子卫星吗?我们对量子力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有点弱。
非学科教育质量
Q:学生非学科的素养如何提高?
一个人的发展,终究不只是学科教育。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只有学科教育,那这个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的发展。
我们现在应该更强调的是个性、差异的发展。世界上对中国教育最大的批评是什么?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我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把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差异性反映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有很多非学科的素养,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孩子在高中阶段,他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基本相同,也有差异的。个性就要求必须要有个选择性的课程,而且它必须可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完全相同的知识结构。
把中国教育跟国际教育比较以后,没必要去批评中国教育,也没必要说西方教育哪里哪里都好。我们有很多我们好的地方,他们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这么一分析,关键的差别就是教育质量观的差别。
这里再总结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就是:
● 、孩子来,我要扬长,短处达到平均水平。保证你的长处更好发展。
● 第二、我们的教育质量观是完全现代的。要真正学到东西,而且是到社会上真正能用得上的。
● 第三、不止是学科学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你的活动能力,你的心理素质,你的21世纪技能,你能够跟人合作,能够跟人共事,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得很好,这样的一整套育人的思路。
● 第四、提供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学生能学得开心,能够健康发展。
这些说起来没有什么稀奇,都是我们提倡的,但恰好是现在的教育里很多都做不到的。
双语教育
Q: 双语教学可能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课题,会不会出现两种语言都学,但两种语言的深度,或者思考的深度都很难到达某种高度?
其实,中国解放前就有双语教育了。当时很多课本都是全英语的。那为什么以前这样的双语教育,没有影响人的思维,反而出现了很多两种语言都学得非常好的大师?
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全英文教学的老师有一批是外国人,也有很多学科的老师是中国人,所以实际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真正的双语教学完全由中国人来做是做不好的,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了解它的重点,真正双语教学单用外国人来做也做不好,他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
所以中国孩子到美国去以后,中文水平会下降。双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两个语言都是母语的老师结合在一起往前走,才可能成功。
现在很多学校对双语的认知很浅,有的认为中文课程加点英文就叫双语;有的认为是中文讲讲,英文讲讲也叫双语。我们认为的双语都是要非常母语化的双语。
双语教学必须回到两个前提:
● ,必须是在母语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老师的母语必须要是中文和英语。
● 第二,必须是两种语言的老师高度融合。必须要满足这两条的双语教学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不满足这两条基本上不会真正地成功。
接受国际教育,它实际有三个层次,个层次是了解与沟通,第二次层次是借鉴,第三个层次是创新与发展。
幼升小选拔
Q: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好像从“幼升小”就开始了。这个阶段选拔孩子,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吗,如何判别?
有区别的。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面试的时候,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个是你学会了什么,一个是你能学习什么。
这两个是不同的角度,很多学校选学生选什么,他选的是你学会了什么,比如你提前学了英语了,英语当然要比别的孩子好一点,但是不是意味着你的语言能力就比人家强?不一定。所以我们更应该考察的是孩子学东西的悟性怎么样,包括你学习的快慢,包括你理解的深度,包括你理解的正确性等。小学跟初中、高中不一样,对小学生来说学会了什么并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看他的学习能力,他学习的悟性比已经学会了什么更加重要。
国际学校招生帮助电话:010-51268841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收藏(ctrl+D)本站或关注公众号(zxxzxb_yuloo)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掌握更多相关新闻资讯!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答家长您好!“不适应应试”是很多孩子会遇到的问题,但转学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更需要结合孩子的真实需求、现有资源和未来规...
答关于“9月转国际学校来得及吗”这个问题,结合国际学校的招生节奏、课程体系特点以及学生适配性来看,大部分情况下是来得及的,...
答国际学校vs公立学校区别有哪些?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升学路径、费用与资源等各方面都有区别,若孩子计划留学、追...
答开学不适应国际学校可以从应对语言障碍、适应教学模式差异、打开社交圈子、要给自己适应的时间几个方面让自己逐渐适应,很多新同...
答国际学校有哪些社团活动安排?学术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服务与领导力社团、特色创新社团等。国际学校社团活动的真正...
答家长您好,结合非京籍上国际学校家庭的实际就读反馈,常见弊端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升学有限制2、经济压力大3、课程与社交...
免费咨询
张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
报名咨询电话: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