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先问家长们一个问题:到国际学校、选国际学校、上国际学校,这个过程你能期待什么?
其实,在国际课程学习或者出国这条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要去解决孩子上北大清华或是上哈佛哪个更好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阳光、很正向地接受挫折,调整自己的方向,最终能够做自己比较喜欢并且相对擅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就可能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你选择学校到底期待什么?
我们指的“国际学校”,严格意义上说,都应该叫“国际课程学校”,因为我们是招中国学生的。很多家长刚开始接触这些国际学校的时候,了解到了IB、AP等等课程体系后,可能会变得更加迷茫,而不是更加清晰。
有更多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每一个家长替孩子做的选择都是不可逆的。所以大家会因此而焦虑,担心万一选错了学校,孩子的美好青春和大好前途可能就随风飘走了。
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选择这条路的家长,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比如有的人受不了在公办学校给老师送礼,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地位以及家长的地位跟所送的礼品有一定相关性;有的人可能接受不了一些学校只拿成绩来评价学生;有的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不了一所的公办学校;有的是要出国……理由有很多。
我们今天在这里想要了解的是,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你选择了一所学校,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任务是很多的,活动也是眼花缭乱的。我们到底能期待什么?什么是我可能得不到的,什么又是应该期待学校和家长能够一起创造出来的?
“成功”只因为一件事
我问一个世俗的问题,大家花这么多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忍受4-6年与孩子聚少离多的亲情方面的损失,图的是什么?可能是图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回到中国或者留在国外,比不走这条路的人可能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赚更多的钱,这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美国做了一个研究:他们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跟踪性的实证研究,就是为了想知道一个人在他所有的特质中,如特点、性格、品格等,哪个对成功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研究了几千个人,在各种家庭、各种教育环境当中,有好的有差的,有公立的私立的,跟踪了近30年的时间,最后他们发现,一个人在未来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跟一个东西最相关——坚毅——既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
大家听完可能很想笑,因为这个东西老祖宗在2000多年前大概就搞明白了,一个人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实际上与这个人抗挫折、抗压的能力是相关的。
我在新东方工作了18年,很多人可能在网上看到过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故事。他在北大以全年级倒数的成绩毕业,之前为了考上北大花了三年的时间,参加三次高考。他可能智商方面不是特别领先的一个人,情商在当时应该也不是特别高。但他把英语培训这个很低门槛的事情做到现在至少很受人尊敬,不是靠别的。
我在这18年中观察了老俞和新东方的其他一些高管,包括那些离开了新东方自己创业的高管。我发现他们有着各种背景、受过各种教育;有的是海归,有的是土鳖;有的人长得好看点,有的长得随和点;有的人是本科,有的人是博士、博士后……虽然他们的差异非常大,但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坚持。
这种坚持不光是精神意义上的,也是实际行动层面上的。比如,大家一块出去喝酒,不管前喝得多晚,他们第二天一定会早早地起床继续第二天的行程。第二天、第三天……一年365天,每天都是这种节奏,而且不是一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最终他们就可能比那些同样学外语的同学做得稍微好一些,这也是我站在这的一个原因。
要激发孩子内心的坚毅
我想各位家长在走上国际教育这条路的时候,首先不必焦虑。作为一个不是搞国际教育的、圈外的人,试图去搞懂各个学校的课程体系的差异、这个老师是什么学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
你的孩子是未成年人,你既然为孩子选择了一条和公办学校不一样的路,选择走国际教育,我们所要做的是就是让这个孩子接受体系化的教育方式,(这个体系化的方式包括一定的学术挑战性、较丰富的社团活动、一些有难度的小目标等)。所有的这些任务不是为了让孩子上一个所谓的名校。因为如果孩子是通过刷分的方式进去的,即使勉强进入了一个名校,那又怎样?
仅去美国的中国未成年的学生就有几十万人,还有存量的学生有100多万在那读书,还有本科、硕士、博士没毕业的,所以在百万人大军中通过的几率是很小的。
你上的学校在当时可能觉得很牛:我上了排名前三十的学校、我上了文理学院的贵族学校……但是那又怎样?相较于未来很多很多的路而言,即使你从最功利的目标出发,比如我就是想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有钱有地位,这依然跟所上的学校关系不大,甚至跟专业关系也不大。因为,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环境其实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谁敢说我在十年前就知道AR、VR产业是什么样子?你在十年前就能想到现在语音的控制系统能达到如此高的互动水平?你肯定想像不出来。所以,教育永远都是在教孩子如何面对现在还没有出现的未来世界,包括工作、环境、挑战。所以,学习这件事,只是用学术上的挑战,来激发孩子内心的坚毅。
体育是的培养方式
最后一点,怎样实现?所有人都知道坚忍不拔的品质非常有价值,是很好的品格,那么如何去培养?我认为,即使不上国际学校,也依然可以培养,只不过国际学校会用更加体系化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在战争年代,对一个人品格的培养就是打仗。而在和平年代,就是去参加体育活动。我个人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所以不管在哪个学校,我都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而且都是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比如说橄榄球活动。
体育,从小就融入到了美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
有一个,一些高考压力很大的省份的家长问我:你让我孩子参加橄榄球活动,请问他跟着学校练习两年后能不能拿到体育奖学金去美国?能不能被保送?我说不能。因为中国的孩子在美国能达到职业联盟的替补球员的,用一两个指头都可以数完,都不用一只手。家长就会说:“那有什么用的,既不能打出成绩来,又不能吃这碗饭,又不能对身体有关键性的影响,那学它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有两个意义:,你多了一门语言。当别人周末邀请你参加两个学校或两个城市之间的橄榄球比赛时,即使你自己打得不一定好,但起码能够看懂这场比赛。因为你去其他的国家读书或生活,除了英语外,还要掌握日常交流的内容,不是语言本身。如果你连“跑锋被截杀”这种事情都看不懂的话,你坐那看一场橄榄球赛,除了觉得选手长得非常壮之外,大概从头到尾都看不出战术来,你也就没办法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周一再上课的时候,你就自然会跟其他的中国同学坐在一起,因为你和那些打橄榄球的同学是聊不到一起的,他们聊的都是一些技术细节。
第二,回归体育精神本身。在中国现在这个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当中,在以隔代抚养为主的消费观念当中,现在的孩子最缺乏、最没有机会接触的就是挫折。因为他能想到的困难我们早早地就替他铲平了,许多时候孩子的一个眼神,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冲上去了。孩子不用开口,大人就帮他把这件事情办了,所以孩子怎么可能有挫折?
挫折有两种,一种是负面意义的挫折,比如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因为你总有一个科目比班上的某个同学差一些。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会有偏科的,即使你努力再努力,依然会比一个看起来比较轻松的同学的这个科目的成绩差。
小学你的成绩很好,到了初中一定有人比你更牛。你发现有的人是你不吃不睡也赶不上的,这就是负面的挫折,你会发现你的努力不能改变人生。
还有一种是正面的挫折,如果一个体育比赛以作为赢家的话,那从亚军开始,所有的人都是输掉的。但你输掉的时候不会很难过,可能当时会有点遗憾。因为你知道只有一个,拿亚军也很好,说不定明年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输了,你依然会遵守游戏规则,就算裁判没看见,给了你一个黑哨,你也得认账,因为运气有时在你这儿,有时不在。而且绝大部分体育活动一个人是搞不赢的,需要别人一块合作,即使是乒乓球比赛也需要也个对手呢。
我们不用去跟一个热爱体育的孩子讲什么是团队精神,他必然团队精神很强。因为现实告诉他 ,只有最大限度地融入别人,你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比赛结果。所以即使你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体育也会让你变得特别有团队精神。你知道关键时刻要把球传给别人,因为他比你更有把握把球投进去,或者把球踢到球门里去。你想拿的戒指,很多时候就要放弃所谓的个人分数。
在国际课程学习或者出国这条路上,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是要去解决孩子在国内上北大清华或是在美国上哈佛哪个更好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参与,让孩子成为一个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阳光、很正向地接受挫折,调整着自己的方向,最终能够做自己比较喜欢并且相对擅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就可能过一个幸福的人生。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我们喜欢却不擅长的事情,这就是上国际学校的意义。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关注本站或添加关注公众号(zxxzxb_yuloo)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掌握更多相关新闻资讯!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答家长您好!“不适应应试”是很多孩子会遇到的问题,但转学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更需要结合孩子的真实需求、现有资源和未来规...
答关于“9月转国际学校来得及吗”这个问题,结合国际学校的招生节奏、课程体系特点以及学生适配性来看,大部分情况下是来得及的,...
答国际学校vs公立学校区别有哪些?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升学路径、费用与资源等各方面都有区别,若孩子计划留学、追...
答开学不适应国际学校可以从应对语言障碍、适应教学模式差异、打开社交圈子、要给自己适应的时间几个方面让自己逐渐适应,很多新同...
答国际学校有哪些社团活动安排?学术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服务与领导力社团、特色创新社团等。国际学校社团活动的真正...
答家长您好,结合非京籍上国际学校家庭的实际就读反馈,常见弊端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升学有限制2、经济压力大3、课程与社交...
免费咨询
张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
报名咨询电话: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