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8840 51268841
英语 | 小语种 | 考研 | 在职研 | 财会 | 公务员 | 人力资源 | 出国留学 | 夏令营 | 企业管理 | 高校 | 高考 | 文体 | 0-18岁 | 网络课堂
 在职研究生网
 在职研究生咨询热线:010-51264100  13120419940   MSN:kaoyan@yuloo.com 张老师
 在职博士 | 在职MBA | 高级研修班 | 同等学力辅导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在职研究生 | 考生论坛 | 上海在职研究生网

中国国内市场营销学的最尴尬现状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14 17:43:14  来源: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长期以来,我国营销From EMKT.com.cn学科的发展一直面临营销知识传播内容的匮乏和营销学本土化过程中的投机主义两个尴尬现状。文中的一些火药味可能会刺痛一些人,但我想我不是刺痛这些人的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尴尬现状之一:营销知识传播内容的匮乏

  谈到市场营销学我想大家对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一定都不陌生吧。实际上正是这本教材的引入才奠定了国内营销研究的学科基础。从最早的第六版到今天的第十二版,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我国市场营销学快速发展的历程。记得以前的一个同事(他是市场营销专业硕士学位)《营销管理》看了整整6遍! 可以说,在中国的营销管理学科领域,还没有哪一本教材能产生如此巨大和广泛的影响。

  但是,一本书就能概括一门学科这是否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前国内营销知识传播中所面临的尴尬?至少说明我们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活力。

  市场营销学是在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和定量分析(他又包括数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三门成熟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就有三个侧重点。侧重于管理学的叫“市场营销学理论”,侧重行为科学的是“消费者行为学”,侧重营销方法论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定量分析手段的是“市场营销科学”。其中,市场营销学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以讲“理”为主,而市场营销科学则主要讲“做”。我个人认为,在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中,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只是涉及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基础读物。

  相对于大家对《营销管理》的热捧,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营销经理虽然也有思路,但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却方法匮乏的原因了。

  诚然,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为市场营销学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但他更像是一部营销学理论的百科全书,重视对体系的勾勒,对众家之言兼容并包,缺乏更详细的扩展。例如,其中的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是学界公认的薄弱之处,对关系营销、组织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等亦得不到体现。

  所以,除了《营销管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再看点别的?

尴尬现状之二:营销学本土化过程中的投机主义

  当前国内对于市场营销的研究和传播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当前国际学术界在市场营销研究前沿的追踪和深化;二是结合国内市场环境的特点进行市场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对中国市场更有解释力的市场营销理论。我想这两个方向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国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很多西方营销学的译作及学院派的著作使得我们对学术前沿的追踪成为可能,但是营销学的本土化却不容乐观。

  首先我们所见到的“本土化”大多数都是扎堆在营销学理论中,例如游击营销、跨界营销、切割营销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所谓的理论体系创新多是对西方“市场营销学理论”中既有理论体系的延伸和扩展,缺乏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的视角单一。

  更有甚者,有些直接是偷换概念,连延伸和发展都算不上,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市场营销学源于西方,我们很多所谓的本土化完全是在对市场营销学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的进行的。基础都没有掌握何来创新?真以为自己是张三丰了?无招胜有招那是指的高人,不是随便自己封个什么创始人就真成了创始人了。

  经常看到一些自称什么体系、什么方法、什么系统的创始人写的一些文章和书。若是细看,其中有不少纯属胡说八道,经不起推敲。一位号称“中国营销界实力派的顶级人物”对营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营销,简单讲就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持续有效的经营与管理”。恐怕科特勒看了这个定义一定会很惊叹于这位顶级人物的创造力吧。连什么是营销这样基础的东西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那我们就不难想象中国营销学本土化的现状了。还有一本书竟然叫做《营销论语》!光是看书名就让人惊诧!怕是连《营销管理》、《定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些真正的经典都不敢自称是“营销论语”吧?!

  不客气的说,我本人对国内营销理论的客观性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它在相当广的范围里已经成为专门为某人或某公司服务的工具,而渐渐失去了其客观性了。众多的所谓营销大师和咨询公司提出营销理论不是为了真正探求营销的规律,而是借以树立一个招牌以为其更好地招揽生意。当营销学陷入投机主义的泥沼,成为企业的摇钱树时,我们就很难不质疑营销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了。

  说白了,很多人从骨子里就认为,在中国做营销就是忽悠。首先是这种忽悠文化成为这些所谓“创始人”的有力武器。其次,不客气的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仅有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绝大多数的营销管理者缺乏起码的营销基础知识,对这些“创始人”们的所谓理论没有分辨的能力。这也为这些所谓的“创始人”们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忽悠老师加上糊涂学生,于是中国的市场营销学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杜建刚, 营销战略专家,国家高级营销师、深圳市营销协会常务理事、高级讲师。在竞争战略、营销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一直倡导关注于营销理论发展的最前沿,在研究最新的市场营销规律方面有着深刻的悟性,并展现了不可多得的综合与交叉的广阔视角。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规划、竞争战略、市场细分与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等领域。更多交流可以进入杜建刚的博客:http://www.dujiangang.c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在职研究生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张启涛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4100
常见问题
 
在职人员读研申硕指南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    考试报名时间
在职研非学历教育三种途径的区别与关系
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主动与您联系,为您答疑
您的问题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06(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武汉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1999-2009 | 京ICP备05012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