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笔试法律常识精讲(13)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6-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犯罪的主观方面
它是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后果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它包括:(1)犯罪的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3)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