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2)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3-17 09:45:56


(8)含维生素C后可产生对烟草气味恶心的感觉,戒烟效果较好,易被学生接受。休闲时分送给他们口香糖咀嚼,以分散来自空间飘来烟味的诱惑。此外,体育活动也是戒烟最好办法之
(三)小结
四种干预模式:健康教育: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社会影响:识别不良的社会因素,提高抵制能力;生活干预:交给生活技巧沟通及社交技能,提高认识和辨别力。认识发展干预:改变对吸烟的看法,合理解释,正确疏导。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在生物因素上,酒精是致瘾源,酗酒者有很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酗酒有遗传倾向,同卵双生酗酒高于一般人群,父母一方酗酒,子女酗酒的比例高,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高出对照组的4~5倍,家族倾向的酒精中毒者发生年龄较早,多在20岁左右,中毒严重,需要治疗。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机体先天缺乏某种必要的代谢物质,以酒精来弥补;也可能是某种物质过多,以某种方式促进了饮酒。种族的因素也有影响,比如东方人体内缺少醒脱氢酶,对酒精比较敏感,因此饮酒相对少,如果染上酒癖更容易中毒。生物因素的猜测尚缺乏实验研究证实。
(2)在心理因素上,饮酒者常常是为了解除苦闷、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开始饮酒,酒精很快使人感觉不到紧张和恐惧。饮酒行为是重要的“社会润滑剂",可增加个人的勇气与行为能力。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会给自己开酒精处方。有人认为,酒精滥用和抑郁症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滥用酒精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精神病,酒精中毒是性格缺陷或环境适应不良的结果。嗜酒人格特征有: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等。青少年嗜酒的心理原因还有模仿、从众、抗拒父母、表现独立性等,用过量饮酒来毁灭自己,惩罚父母,或表达自己长大成人的愿望。
(3)在社会因素上,不同的时代、地区、民俗和社会文化影响到人们的饮酒行为。饮酒成瘾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根源,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古代人饮酒,除了药用或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娱乐和消遣;中世纪阿拉伯人将酒精蒸馆法传入欧洲,酒精被欧洲人认为是长生不老药,是治疗百病的万灵丹,称之“威士忌”,意为“生命之泉",借饮酒消遣作乐,在酒店进行社交娱乐活动。现代社会饮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节日喜庆、婚嫁宴请、商务洽谈都免不了饮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饮酒行为不断强化,酒精的流行越来越少年龄和性别界限,在社会病理和个体精神病理的影响下,饮酒者极易发展成为酒滥用和酒依赖。
(二)解决方案(4分)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舶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家庭治疗:舶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7)集体疗法: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三)小结
酗酒也会成瘾。由于酗酒者众多人们在观念上还难以接受它是一种吸毒行为。酒精对人脑组织的亲合力大,依次抑制大脑皮层、脊髓、延脑,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提高痛阂。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多予以担心和关注,让他们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家长和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