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2)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3-17 09:45:56


2.基本情况:
英国青少年中酗酒成瘾的人数过去两年内近乎翻番,其中年龄最小者仅9岁。青少年酗酒呈现低龄化趋势。英国《每日邮报》15日援引一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报道,2007年至2008年大约有3727名青少年接受戒酒治疗,远高于2006年至2007年的2961人,而2005年至2006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902人。接受戒酒治疗的青少年中,有7人年仅9岁。 英国全国药物滥用治疗机构说,需接受戒除酒瘾治疗的青少年人数近乎翻番,增长速度等同于需戒吸食大麻瘾的人数。 英国2007年至2008年18岁以下人群中,需接受毒品和酒精成瘾治疗的总人数为2.39万人,而两年前的这一数字仅为1.7万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B 6.D 7.B 8.B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ACDE 3. AB 4.ABDE 5.BDE 6.ACE 7.ABDE 8.ABC 9.ABCDE 10. BCD

三、填空题
1.哲学心理学时期
2.循环系统
3.前道德阶段
4.内部感觉
5.保持
6.概念
7.无意想象
8.动机
9.液体能力
10.内涵型

四、简答题
1.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认知定向阶段。所谓的认知定向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技能有初步认识,了解系列动作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学习者可根据这种动作映像练习动作。
二是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
三是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
四是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2.简述知觉及其特性。
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理解和领会,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3.画图并解释艾宾浩斯曲线。
艾宾浩斯,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一定时间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4.简述思维及基本过程。
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务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一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倒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 比较
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五、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答:(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教育活动中,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2.论述言语、语言和思维。
答: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思维是人闹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纠错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

心理学

教育学

金牌网络辅导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