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教材(最新版)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第一节审题——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答题内容
  很多题目通过问题本身,不需要参照任何给定材料就可以直接作答。有人会很疑惑:不根据材料都可以答题拿材料来做什么?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全部都抄材料拿人来做什么?回答申论题目信息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材料只是信息来源之一,我们的知识背景只要和问题相关也可以用来答题。并且很多材料中的信息我们不用看材料都知道了,何必还要费心去看材料呢?有过做题经验的人经常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用了很长时间去看的材料是自己不用看就能够想到的。如果我们不用根据材料就答好题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避免受到材料干扰,让我们对问题的把握更加准确。我们接下来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2011年国家(地市级):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或多或少的对这个问题的背景都有些了解,在审题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调动自己的知识背景,对这个题目可能的答题内容进行分析。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想到如下几点:
  1.受歧视;
  2.学费贵;
  3.教育内容地区差异大;
  4.教学质量差;
  5.……
  我们再去看材料,材料中的内容也不外乎就是这些。如果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就能够对答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不仅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还可以使答题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这种题目无论是在国考中还是地方考试中都比比皆是。
  2010年国家(地市级):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一个治理渤海的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可能有如下原因:
  1.计划本身不切实际;
  2.对计划的执行不到位;
  3.渤海污染太严重;
  4.渤海是内海,治理渤海难度大;
  5.……
  二、题目之间关系
  (一)交叉
  交叉是指前后题目之间的答题内容有重合的地方。这种题目不管是在地方考试还是在国家考试中都有很多。年份题目交叉之处2010年国家(省部级)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海洋污染带来的危害。2010年国家(地市级)《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海洋污染中的问题。2009年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给定资料3”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林老板心态的问题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提示
  提示是指前后题目之间在答题的时候往往相互启发,相互暗示。
  年份题目提示内容2008年国家三、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六、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000—1200字。第六题中要求澄清的错误倾向恰恰是第三题中的两种倾向。一种是G所长不顾环境,无条件地支持怒江水电站建设的倾向;一种是C主编,要追求绝对的原生态,坚决反对怒江水电站建设的倾向。第三题是对第六题答题的提示。2008年国家“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
  一、给定资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第三题要求对C主编的意见进行答复,而资料11恰好是对包括C主编在内的反对修建怒江水电站的人的答复。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用资料11回答第三题的问题的,但是第五题中已经明确说明资料11是有问题的。2009年江苏一、请归纳出给定材料中蕴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
  二、从给定材料1、2、3、4中提出应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几点对策性建议。
  三、给定材料6中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交流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也关系到人的尊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第一题要求归纳材料中蕴含的几个问题,第二题提示材料1到4谈的是经济问题,第三题提示材料6谈的是就业问题。
  (三)异质来源:www.examda.com
  异质是指前后题目在主题、内容、角度等方面完全不相干。这种情况在2011年国家考试中体现得最明显。
  年份题目备注2011年国家(地市级)(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二) 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三)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前面的题目都在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最后一个题目突然要谈失根的问题,这完全是不同的话题。前后题目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