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虚化艺术 要求:课中要看的回数要看,原著必须熟,约占50% 论点:产生诗的意境。 司棋:(60、71、74、92回)可掌握她的形象分析。(这是《上邪》的延伸) 贾芸:(24回,受了《战国策。苏秦列传》的影响) 每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他自己的、只属于他,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点、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 曹雪芹是吮吸着中国文化的乳汁长大的,《红楼梦》很难说其不是本诗化的小说。《陆机文赋》有“遗味说”。 教材P283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不拘泥于表面的相似,才能达到得似”。也就是达到真正的“神似”,主要批评刻板、单纯地追求客观外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指典型化的过程。因为浮沉聚散于世间的千万种的原始材料之中,要撷取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东西,取之于外,收万于一。是艺术提炼概括的过程。这个“一”是存在于“万”里。来自“万”,反映“万”而包于“万”,即事物的“神”。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写景写情好象在眼前,但又不浮表浅露,远而不尽,即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要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诱导读者去体会诗中的味外之旨,言外之意,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虚化艺术写人:P283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曹雪芹能抓住审美对象的精神本质,从而达到形容的极致——“神似”,以肖像描写为例:他能把形象的最主要的特征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一”和“十”捕捉住,而让读者琢磨出“千”和“万”来。这极少的具体启示可以留下极大的回旋空间,甚至会产生一环扣一环连锁似的想象和联想。 写人:作者写晴雯:(52回,教材P286) 写景:我国古代的诗和画以“德意”为高的优良传统画入《红楼梦》的景物描写中时,推陈出新又能穷极变化,曹雪芹每每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最得神的几笔,笔下所遗都由读者的审美想象加以贯穿,这样就促使读者张开了彩翼,由此,无限风光就一起涌进了《红楼梦》的画幅中来。 写情:P289曹雪芹是一个对读者充满信任目光和心地的作者,他从不事开巨细、一览无余地全部裸露。添减藏露,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事物情节发展的轨迹,写情也不是在求显,而是东云出鳞,西云出爪,阳断阴连,明断暗连,哪怕感情的潮水在他心中泛滥成灾,而他却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他把深刻的认识和缜密的思考都浓缩提炼成一小撮结晶的时候才奉献给读者。 曹雪芹写春天:59回 脂本:脂砚斋评本的《红楼梦》,(80回本的时脂评本系统),80回本即《红楼梦》的前80回,曹雪芹之原作,在曹雪芹生前就以手稿传阅于亲友之间,并在书上加评加批,于是便产生许多不同的手抄本和过录本,因为其中以署名“脂砚斋评批”的为主,所以通称为“脂砚斋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已经发现的有12种之多,其中有三种最有名的: 1、乾隆的“甲戌本”,(1754年,乾隆19年,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且称为“甲戌本”或“脂全本”,为胡适所存。 2、乾隆的“已卯本”,(1759年,乾隆24年,全称为《脂砚斋 四阅评本石头记》简称为“已卯本”或“脂怡本”,这是北京图书馆所有。) 3、乾隆的“庚辰本”(1760年,乾隆25年,全称为《脂面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辰本”或“脂京本”,是清蒙古王府抄本。南京图书馆藏。 给脂砚斋评本加评语的作者: 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 程高本系统(120回) 有三种: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 曹雪芹有三个朋友: 张宜泉:《春柳堂诗稿》 敦敏《懋斋诗钞》 敦城《四才公堂集》、《鹪鹩阉杂志》(也叫《鹪鹩阉笔尘》),还写了《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一则——“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敦城写曹雪芹:“扬州旧梦久已觉,满经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步兵白眼向人斜”。 敦敏写曹雪芹:“燕市哭歌悲迂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
热门资料下载: |
< |
自考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自考文学类红楼梦研究笔记(11) |
|
阅读下一篇:自考文学类红楼梦研究笔记(13)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热点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