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自考文学类红楼梦研究笔记(5)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09 15:04:57  来源:育路自考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第五讲 林黛玉

    一、曹雪芹所塑造的众多小才微善的女儿,几乎都与作家深厚的文学修养有关。他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的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一种豁然的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好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纵,而且又是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积累、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三者融为一体后的再生。

    二、曹雪芹把林黛玉介绍到这个世界来时可以说集中了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他用优选法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等为人所称道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集中起来,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都调动起来,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对林、贾的评价:1、他们身上的民主的东西无论怎样微弱,总是新的东西,所以是可贵的。2、说贾宝玉是叛逆是对他过奖了,他最多有点内心的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他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并不理解,也没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要求。3、对林黛玉,第一阶段认为其性格有些可厌,第二阶段是厌而不腻,第三阶段是在叛逆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林黛玉便是如此不断向前进入叛逆性格的。

    三、林黛玉的塑造是因为作者写了一个活的人,活的性格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她渗透着我国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学的优秀传统。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她是文化性格完美的样式,引起历代无数人的共鸣。作者动作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法,用了横剖:在社会的各种联系中写人,做到各种主导面和多侧面相结合(29回)曹雪芹打破了简单化、凝固化刻划人物的传统癖病,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纵横开掘,塑造了这样的典型形象。(3、7、20回)

    四、肖像及出场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地、时隐时现地进行着。到了贾府后才从宝玉的眼中完成了出场的描写。肖像的描写是突出重点,没有面面俱到处处落墨,作者抓住最能表示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和创作的空间。是作者融化了传统文化中诗和画的笔义创造出来的。写法的打破反应了思想的打破。这个写法给后世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

    1、绝去形摹,笔少画多,虚实结合,虚多实少,

    2、描写中充满了动态的变化。作者写林黛玉时感到了写实的困惑。

    五、以落花自喻

    落花说明只能任人践踏而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命运。在封建私有制的土地上所栽培的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绞杀灵魂的绳索。越是身处逆境越能不屈地反抗,越是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性格和气慨,于是无奴颜媚骨的林黛玉征服了无数古人今人。

    六、纯真的感情

    (纯情)不失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性格的特征,林黛玉的纯情是一种未被封建社会玷污的高尚的感情,她一切根据个性的好恶,毫无顾虑地率意而行,没有任何伪饰也没有半点掩盖。心中所想即为口中所说。口中所说又是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这也是林黛玉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17、20、45回)林的形象像一座孤峰独秀,优点是:可接受日光月华天光流云,但也必须接受暴雨狂风,雷轰电击。

    七、诗人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那个社会所需要的“德”,却有那个社会所不需要的“才”。在封建时代,精神越丰富就越痛苦,越高尚就越不幸福。几乎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着忧伤痛苦走完一生的。林黛玉那瘦弱的肩上正背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而“冷月葬诗魂”正寒森森地唱出她的人生归宿。作者写诗人林黛玉的时候饱含热情。(40、37、76回)

    八、林黛玉的爱情

    曹雪芹把古往今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消化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像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九、黛玉之死

    林黛玉像一片落花,落到了人生的风暴里,她的死是人间永恒的遗恨,她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的观照,依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82、90、96回)其实,林黛玉即使嫁给了贾宝玉也未必过得好。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山东站| 安徽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育路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