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浙江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试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14 15:24:29  来源:育路自考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浙江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717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9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备稿“六步”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播讲目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结合,它既应是播音员主观愿望的结晶体,又应是及于受众、感染受众的凝聚点。

    3.“备稿六步”中最关键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情景再现的基础是“________”。

    5.播音的语气由两方面构成:一定的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言功力对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

    2.符合语言内容、符合稿件思想脉络发展的具体态度,是不变化的。( )

    3.在任何稿件里,都不允许对象感的转移。( )

    4.确定重音的位置是有规律的,这规律是万能的、必须遵循的。(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狭义备稿

    2.播出背景

    3.节奏

    4.停连

    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就是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在________的过程中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 )

    A.具体感受——理解稿件——形之于声——及于受众

    B.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

    C.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理解稿件——具体感受

    D.理解稿件——及于受众——形之于声——具体感受

    2.________,是建立在真挚贴切的思想感情基础上的,同时,它又同明确的宣传目的、具体针对性紧密相关。( )

    A.规范性 B.庄重性

    C.鼓动性 D.时代感

    3.基调是指(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一句话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D.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4.关联词语对________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A.形象感受 B.逻辑感受

    C.具体感受 D.整体感受

    5.播讲目的就是全篇稿件的内在语,它落实在语句主次关系上,体现在________中。( )

    A.停连 B.重音

    C.语气 D.节奏

    6.播音创作的灵魂是( )

    A.具体感受 B.整体感受

    C.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D.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7.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 )

    A.停连 B.重音

    C.语气 D.节奏

    8.情景再现的核心是( )

    A.触景生情 B.设身处地

    C.理清头绪 D.现身说法

    9.内在语的把握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语言链条的承续,一个是( )

    A.语言链条的中断 B.语句本质的差异

    C.整体感受 D.具体感受

    10.解决播音中“由己达人”的问题的是( )

    A.理解稿件 B.具体感受

    C.情景再现 D.对象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播音语言的“三性”、“三感”。

    2.简述什么是强调性停连并举例。

    3.简述什么是比喻性重音并举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试述通过情景再现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过程。

    2.结合实际,谈谈话筒前容易出现的毛病。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山东站| 安徽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北京五洲树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