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对于MBA教育,社会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费,另一个是就业。对大多数社会人而言,评价MBA的质量关注的还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如何。眼下,金融危机刚有缓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生的需求理应不断升温,但是事实证明,中国与美国的MBA就业市场,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场景。 美国:就业一片红火 金融危机刚有缓和,美国企业的招聘人员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如今的MBA毕业生有大量的工作机会,甚至连月薪数十万美元的投行工作机会也不放在眼里,传统的制造商要想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难度就更大了。 为了增强吸引力,企业招聘人员采取了各种手段:更早、更加频繁地拜访商学院、提高起薪、宣传自己关注事业与家庭平衡的理念等等。不仅如此,一些企业还突破了举办校园演讲和鸡尾酒会的传统模式,转而尝试网络虚拟招聘。 “招聘毕业生真是太难,”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长格雷格·瑞夫说。“招聘人员必须具备不同以往的新技能。他们不再仅仅是那些旨在达成录用意向的招聘活动的策划者,还要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和互联网。”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目前不断扩大高校招聘范围,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招聘人员在网上浏览简历,然后对最看好的学生进行30分钟的电话面试,最后请那些被选中的学生到公司进行正式面试。 中国:就业不容乐观 而在中国,MBA学生的就业却不容乐观,本地大学毕业的MBA学生被企业视为没有操作经验却很脆弱的理想主义者。 某能源行业500强外资公司的招聘经理Linda 赵谈到:“我们这里其实不需要刚从大学毕业的MBA,MBA学生通常期望迅速爬上塔尖,但是却不具备完成基础工作的能力。所以MBA毕业生来应聘的也都是销售和市场部的初级职位,薪水和非MBA毕业生没有任何差别。倒是公司鼓励员工在担任管理岗位后,去完成EMBA的教育以提升对商业管理的全面能力。” 总部在香港的亚洲工商管理学院招生主任Jacky Leung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将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EMBA非学位教育而非MBA学位教育中,因为刚刚从本科毕业的大陆学生,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那些完成9个月EMBA密集学习后的经理人,我们从来不用担心他们的就业,他们毕业后推荐的同事是我们主要的学生来源”。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中国MBA教育20年:重塑国内MBA教育反思热潮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