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海外商学院主要的资金来源或者利润来源并不来自当期学生的学费。如果我们真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为企业家营造了一个成长的环境,为他们的企业创造了价值,我相信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我们的校友也会来捐款。 ●我反对单纯的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单纯的为了找一个蓝眼睛的国际合作伙伴,就放弃了自己本来的目标。 ●中国的MBA教育,以后我们的理论也许是国际的,但是我们的案例肯定要更多的本土化。 ●怎么理解国际化和本土化?说来说去还是国际化能否在本土被消化,如果国际化在本土不能被消化,这个国际化可能就有一点说大话了。 ――论坛嘉宾如是说 MBA在中国已经20岁了。从90年代初刚进入时仅有9所学校敢于试水,到今天236所大学互相竞争,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猛。 20岁是叛逆的年龄。在跨越草创期的求“量”后,今天中国的MBA教育正在思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求质之路。MBA学校是以公共物品来对待还是该市场化?应该重视现期收益还是未来价值?MBA教材如何平衡国际化与本土化?――所有这些问题都在10月中旬中国MBA教育20年主题论坛上得到了讨论。 赚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 MBA的学费到底有多贵?记者在一份《2010年全国各MBA培养院校MBA学费汇总单》上看到:即便是并不以商科闻名的理工科高校如湖南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其学费也在3万多,更不用提顶尖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两者的在职MBA项目均为12.8万,涉及国际项目,后者还上浮了1万。两所着名的体制外MBA培养院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的学费之高更是常人难以企及。前者2010年的学费是25.8万,后者刚刚公布的2011级MBA项目的学费为30.8万元。 而仅仅在1年前,北大和清华的MBA学费还只有9.8万元。一年涨3万,MBA报考之热仍然势不可挡。有报道称,近两年来,国内各大商学院纷纷提高学费,去年学费的上涨幅度平均接近10%.甚至其升级版――EMBA的学费最高已经突破50万,向60万看齐。 要不要这么贵?论坛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EMBA教育中心主任卫龙宝说,对MBA和EMBA学费的讨论,甚至已经进入了人大的议题。 “学费问题,我觉得要辩证来看,我们商学院要办好,MBA或者EMBA的项目要办好,要提升品质,成本不能不考虑,因此商学院MBA的价格高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社会上对我们商学院又给予了很多关注、期待和资助,这一点也很值得大家来讨论。”卫龙宝说。 报考人数的增加、办学过程中各项费用尤其是高薪争夺聘请师资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这些构成了MBA涨价的主要原因,也暗含了MBA已然市场化的现实:供求决定价格、竞争力吸引购买力。其中,MBA肯定要市场化是业界的共识,涨价某种程度上也被大多数人理解,但要涨到什么水平才合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认为,部分商学院MBA项目涨得比较快,是因为存在差异化的问题。“不同的商学院提供的产品品质是不一样的,我听说现在办MBA是按照EMBA的套路来办,如果根据这个来办的话我觉得收费高问题也不是很大,因为EMBA比MBA要好。” 拥有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双料MBA的中文在线执行总裁王秋虎则提到了一种“回馈”模式的MBA创收途径。他说:“海外商学院主要的资金来源或者利润来源并不来自当期学生的学费,学校努力的目标是通过把学生培养成功,而且商学院教育应该是一个学生在整个商业生涯里非常关键的一个提升点,如果能给学生这样一种感受的话,我相信在他获得成功后,他给学校也能带来相应的回报:这个回报可能达不到一亿美金或一亿人民币,但大面积的学生都回馈学校,将不仅仅是金钱上,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持。” 卫龙宝也表示,怎样得到社会的承认,怎样得到各种社会资源,不是靠单纯涨价得来的。“如果我们真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为企业家营造了一个成长的环境,为他们的企业创造了价值,我相信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我们的校友也会来捐款。”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大学校友最慷慨,5位富豪校友共捐赠3.5亿元,雄居全国高校校友捐赠榜首位。 由此看来,MBA教育更应该注重给当期的学生提供一个成长或提升的机会,只要有能力,不在乎他现在有没有钱,甚至学校可以以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来补贴。因为优秀的学生是潜力股,他们今天支付不起的学费在明天很有可能会加倍回馈。 国际化VS本土化 北极光创投的合伙人周树华曾在世界顶尖商学院之一的斯坦福商学院攻读过MBA.在他上商学院的时候,课程提供的案例里没有一个出自中国。后来,美国人要找中国的案例,选的很多也都是无名企业。周树华当时就问:“为什么你们不选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结果他们很不屑地说:“华为?华为不就是抄袭cisco的吗?”周树华听后很生气,就去找华为的资料,汇总后交给教授,并告诉他们:华为不但不是抄别人的,而且华为是2008年全球申请专利第一的公司,它的市场占有量在发达国家占到60%~70%.后来教授们非常感兴趣,甚至反过来主动去找华为,并使其成为包括哈佛、剑桥在内的一些顶级商学院的案例。 这个事实说明,其实外国人并不非常了解中国的企业,而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MBA与全球的脱节。因此,国际化成为本土MBA下一步改革的一个方向。 2008年9月,清华经管学院开始部分实施新版MBA课程,2009年9月全面实施新版MBA课程。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MBA中心主任赵贞说:“2006年、2007年是国外商学院反思MBA教育的高潮。清华的课改方案借鉴了耶鲁、哈佛、斯坦福,很容易找到这3所商学院的影子。” 除了课程改革,寻求国际认证也是一个趋势。卫龙宝说:“国际化一定要国际认证,这是加入全球竞争的一个通行证,否则人家不承认你。”目前MBA教育有三大国际认证――AACSB、EQUIS和AMBA,其中AACSB被称为商学院的国际顶级认证,内地通过该论证的仅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少数几家;EQUIS是欧洲血统的认证体系,通过认证的也是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至于涵盖面较广的AMBA,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也于近两年获得认证。 总的来看,大部分国内MBA培养院校的国际认证之路都始于这两年,尽管如此,通过认证的仍然寥寥可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王广斌说:“我不赞成国际化一定要做这些认证,或者是封闭起来中国自己去做这些;但我反对单纯的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单纯的为了找一个蓝眼睛的国际合作伙伴,就放弃了自己本来的目标。” 王广斌提倡的国际化是适应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化,在选择国外的合作伙伴时是基于整个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选择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庐进也强调结合高校本身擅长的专业来选择国际化的方向。比如,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学员有70%都来自制造业,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理工院校,所以他们的MBA教育就主要在制造业上下功夫,不仅有商科老师,还配备工科老师来解决行业的具体问题。 黄庐进说:“我们的MBA如果离开了行业发展,其实是无根的草。”而将国际化放在适应于中国宏观大背景和高校自身微观小环境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曾经批评中国MBA教育的三大弊端,首当其冲就是教材的西方化。因为MBA本来就是舶来品,一些主要课程基本来自国外,所以选用的大量案例基本上也都是西方国家的案例。但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开始有人质疑哈佛商学院强调竞争、淡化企业社会责任的MBA教育是否成功之时,我们的课程案例是不是还要大量沿用西方案例,这是在卫龙宝看来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MBA教育,以后我们的理论也许是国际的,但是我们的案例肯定要更多的本土化。”他说。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的MBA课程中还有研究中国商法的商务英语,旨在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专有名词;还有讲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在现代商业行为中的课程,这些都是MBA逐渐本土化的具体表现。 说到底,如黄庐进所言:“怎么理解国际化和本土化?说来说去还是国际化能否在本土被消化,如果国际化在本土不能消化,这个国际化可能就有一点说大话了。” 注:育路教育网作为人民大学、首经贸、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紧密合作伙伴,是其官方指定的网上报名中心,为学员提供各高校的MBA课程服务,在育路教育网报名享受最优惠的学费。咨询电话:010-51264100 陈老师 网址:http://www.yuloo.com/mba/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越早读MBA越好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