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311.请问氧化沟中的溶氧仪如何布置合理?是不是每个缺氧区和好氧区都应该放置一个?氧化沟中污泥浓度计放置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答:这要看是什么工艺形式,如是卡鲁塞尔2000型或传统的A/0工艺,二个区都要设置溶氧仪,因为其好氧和缺氧状态是空间上分隔的;如是交替式氧化沟或SBR之类,好氧和缺氧是时间上控制的,设一个就可。 污泥浓度计放置位置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氧化沟,如是一般的氧化沟,放置位置并没有大的讲究,因为沟内混合液在循环流的,但习惯上还是设置在近出水端的位置。 312.ABR有没有可能实现厌氧污泥的再生循环?也就是不需要添加新的污泥,如果有的话需要多大的体积才能实现? 313.我厂二沉池经常会有很多悬浮污泥,老是沉不下去,这是不是由于曝气过大造成的?我已经调低溶解氧有半个多月了,但这种现象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沉淀池还有不少漂浮着大块的污泥(全桥式刮吸泥机)。请问有没有甚么措施去降低出水SS呢? 314.我是一家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人员,本厂工艺采用的是前置厌氧池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共两座氧化沟,氧化沟前各对应一座厌氧池。近期发现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相差1000mg/L左右,沉降比也相差悬殊,1#沟70%,面临着污泥膨胀,2#沟30%左右,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而两座氧化沟都从同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回流,应该说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理论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却相差悬殊,请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这种状态?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使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均衡? 315.我做镜检时使用的是16*10和16*40的倍数,但看不到原生生物?是否是选择的倍数不对?应该把污泥凉干看还是带着水看呢?正确的镜检应该如何做?我现在调试的是UASB,污泥呈青黑色,并且发臭,水面有很少的气泡。本装置进水水质和浓度很不稳定,我怀疑该池污泥已坏了。 316.本厂采用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水量为:12000m3/d.工艺采用混凝—BAF池—清水池—消毒接触池—排放。滤料是火山岩,滤料层4m高,原水COD在180mg/L左右,BOD在90mg/L左右。BAF出口DO一般在4~7mg/L,COD和SS能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反冲洗采用气—气水—水漂洗)。现在的情况是:BAF滤池表面的滤料上挂膜很不好,只有少量黄色膜(没有将滤料颗粒包裹,且很薄),至于滤池下层挂膜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请问:(1)怎么才能更好挂膜?(2)反冲洗时气流速速度怎么定?是气离开风机时的线速度还是气在滤池里面上升的速度(气体积流量/滤池截面积)? 317.我们的农药废水水质如下:COD2000-2500mg/L,氨氮350-380mg/L,总磷70-85mg/L,先投加石灰乳碱解,调节pH在8-9之间,但进入一级生化后,pH下降到4-5,一级生化溶氧在1.0-1.5 mg/L之间,整个系统去除率很低,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318.本公司采用内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原水COD3500~4000mg/L,水量每天2500吨。由于废水中含有类似沥青状物质(树脂),经常会包上铁屑,废水含盐在3%左右,所以基本上厌氧菌无法生长,好氧菌在小流量时才有菌生存,所以处理效果很差。能否提些建议? 319.我们厂污水处理实际运行中,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这段时间污泥沉降比一直很低,大约在18%左右,但是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可以的,水中也有很多的轮虫和钟虫,请问大家:污泥沉降比这么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好地解决办法吗? 320.本单位的IC厌氧反应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结垢。其成分是磷酸氨镁,性质十分稳定且坚硬无比,IC运行一年,经历过二次除垢仍无效,不得不将所有管道全部拆除,最后仍没有解决。废水的总氮含量较高,是否有简易的办法去除磷酸氨镁?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韩志霞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41) |
|
阅读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43)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