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71.问:采用多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前面2个池显黑色是不是因为前面负荷高,供养不够啊?要不要把氧气开大些呢?如果长时间这样会不会有不良后果?现在进水COD1000 mg/L之后就这样,泥色变黑,镜检生物数量少,停止一段时间之后闷曝,生物活性又好起来了,生物数量增加,游动速度也快,问下怎么样才能使进水的浓度再提高点,而不影响生化系统。 答:多级串联的池,前面池负荷高,泥发黑很正常的,只是氧供不应求罢了。至于是否增加充氧量的问题,我认为适当增加增加供氧量也可以,蛤效果不一定会明显,因为除高负荷外还受反应时间限止,如反应时间不足,充最多氧也来不及利用,此外还要考虑反氧量对生物膜的冲刷情况,防止因曝气量过大而使生物膜过多脱落。 272.问: 正在调试一座纺织厂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印染废水,进水水质不稳定,COD:1000-1400 mg/L,色度:600-1000,SS:200 mg/L左右,pH值在12左右。采用的工艺是调节池→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加硫酸中和,物化采用硫酸亚铁+PAM混凝。现在出水除了SS外都达排放要求,色度不理想,稍带黄色,不透明,出水带有悬浮物。现在的污水量不多,不能够持续进水,每天进水时间大概三小时,请问如何解决出水悬浮物高的问题? 273.问:本单位采用接触氧化工艺,现在两个氧化池生物膜都挂好了。因为水量不够,为了维持运行,要投加很多的营养(尿素+磷肥+淀粉),使运行费用增加。因两个池子都挂好膜了,不知道停一个池子行不行,并且过不久污水量就会增大,一个池子是处理不过来的,现在怎么样做?可否两个池子都开而减少曝气量? 274. 问:有一处理以生产氧化钴为主的化工厂的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的 COD 2200 mg/L、 氨氮 6600 mg/L .现在采用厌氧(加爆气头搅拌污泥)+好氧(生物膜接触法)+缺氧工艺, 这样的工艺是否有有问题? 275.问:IC装置的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差距太大是否会造成浪费?因为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第一反应室导致第二反应室投资效率低下,我们试验了将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但结果并不好,对此有何建议? 276.问:为何有时三槽式氧化沟边槽静沉出水时有大量气泡冒出? 277.问: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生物膜变薄的现象,镜检发现有大量体积很大周身有毛带黄色或紫色斑点的生物,二沉池有大量绿色东西浮在水面上,已严重影响出水水质。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该如何处理? 278.问:我们正设计垃圾的渗滤液处理工程,进水COD:8000mg/L,BOD:3500mg/L,出水要求达一级排放标准,拟采用:反硝化+硝化+超滤+NF+RO工艺 ,同时我们在想,是否要以取消NF这段,又没有把握,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279.问: 280.问:本单位正在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的A2/O工艺调试, 现在水量比设计(500m3/d)少很多,100m3左右。加泥接种后,闷曝24小时后,采用间断曝气(进一个小时水20m3,然后停水曝气4个小时,不断重复)这样的运行方式是否可行?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韩志霞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37) |
|
阅读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39)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