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301.我们厂采用前置厌氧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2.5万m3/d、实际进水量不稳定,在2000-8000m3/d左右浮动,试运行2个月以来进水COD30-90 mg/L之间,BOD为9-20 mg/L左右,SS为50-200 mg/L左右,NH3-N为3-12 mg/L之间,TP为0.5 mg/L左右,我们是在11月18日投的接种污泥,也加入粪便进行培养,氧化沟混合液MLSS为600 mg/L,SV为3%,SVI为50,MLVSS为86 mg/L.经过短时间闷曝和间歇曝气几天后MLSS为1000,SV为4%,SVI变小了,MLVSS为350,由于进水没有营养,F/M计算得低于0.01,因此每2天曝3、4小时的气,出水SS为30左右。 前段时间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考虑到负荷太低,我把它调整为1天曝气8次,每次30分钟。一个星期了,每天出水SS为50左右。现在外沟污泥减少,MLSS目前为300 mg/L,很细,颜色由黄逐渐变淡,而中沟跟内沟MLSS还在900 mg/L左右,有絮凝体,颜色比外沟好多了。 今天开始调整为1天曝气12次,每次15分钟,在原来基础上又减少1小时。还不知道效果。 由于进水DO为4 mg/L左右,氧化沟DO为5.5 mg/L左右控制不了。我感觉纳闷的是:正常外沟污泥应该比较多啊,而我们却是内沟中沟污泥比较多,我采用常量回流一天三次,每次900吨。外沟污泥还上不来,现在我就想再减少外沟的曝机台数,然后用泵将内沟或中沟的污泥引至外沟。我的设想是把污泥大部分引入外沟,适当曝气,中沟或内沟少曝气或不曝气可行不? 原先有咨询过您的在氧化沟出水口投加PAM,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氧化沟出水与配水井内外沟二沉池液面四点都是平的,领导说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就是氧化沟出水与二沉池液面只有10公分的水位差,没有水头压力使这样在配水井水流是相对平稳,估计污泥都可能沉在底下或二沉池中心筒了。所以不能在这边投加PAM了,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 答:这样的污泥负荷下污泥浓度是很难维持的,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是不妥的,会使现有的一点污泥也自身氧化掉。以我之见,目前的情况下没必要用活性污泥处理,将外、中沟作为通水过道,内沟加入适量配置好的PAM溶液,并曝气(起絮凝混合作用),二沉池作澄清池用就可。 如果一定要用活性污泥,可在中、内沟间歇曝气,外沟作进水过水区,二沉池污泥回流至中沟就可。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的问题要整改,否则后患无穷。外沟污泥浓度比中、内沟少的原因是污泥不连续回流造成的,因为每次回流900吨污泥后的初期外沟污泥浓度相对高些,随后外沟的浓度会越来越低,至第二次回流污泥前达到最低,因为在不断被进水稀释,而中沟的污泥在下一次回流污泥前只被外沟的混合液稀释,内沟情况也一样,但这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情况。如果污泥连续回流就不会这样了。 302.我们的污水处理工艺是A2/O,最近一段时间二沉池水质较差,能见度低,有很多细碎泥,水中有很多成群的红色小虫子,二沉池漂泥;生化池活性污泥沉降比在35-40%,每天在排泥,污泥可能要发生膨胀,污泥生物相中有红斑颗体虫,还有轮虫,调试方把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4mg/L,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303.本单位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是UASB+SBR,SBR的进水COD是500 mg/L左右,氨氮500多mg/L,出水却是COD700多mg/L,氨氮200多mg/L,估计是亚硝酸盐积累造成的。由于前些鼓风机风量不够,溶解氧不足,曝气时间为12小时,排水颜色也不好,沉淀性不好。现在重新增加了两台风机,曝气应该能满足,进水氨氮很难降低,我该如何操作,这里不要求脱氮。有人建议加大曝气量和增加闲置时间,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否要进行反硝化,即进水初期进行搅拌进行反硝化? 304.请教几个UASB问题:1.UASB 高16米,宽园形11米,布水,进水以及三相分离器,都达标,只有出水堰,由于基础发生偏移,水平差距2厘米;2.进水COD15000-25000 mg/L,是制药厂回收废水,硫酸根离子高;3.采用内循环,出水回流。 305.原料药生产中的废水处理,废水中含有苯、甲苯、等有剧毒的物质,废水量为800~900吨/天左右,COD在500 mg/L 左右,氨氮在120 mg/L左右、BOD在1200 mg/L左右,现在用MBR法处理废水,效果还可以,就是系统运行不稳定,停留时间为25天左右,对硝化细菌生长应该没有影响,但不知为什么脱氮不稳定,一般2到3个月脱氮出现一次异常,正常时氨氮出水为1mg/L多一点,异常时在50mg/L左右,现在3个系统中有两个系统正常,一个异常,现在把正常系统的泥打到异常系统中去,但效果不理想,这样操作对不对?现在一天排泥量为50吨,该池为2500吨!今天出水氨氮竟然比进水还要高!进水98mg/L,出水123mg/L,氨氮是从哪里来的? 306.我们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由于原料里有亚硫酸盐之类的,现在UASB出水二价硫较多,产气较差,硫化氢的味道较重,UASB进水在3500 mg/L左右,出水在1400 mg/L左右,用混凝处理后COD去除了60%(原工艺中没有),现在好氧污泥是青白色,镜检发现有很多丝状菌,而且好氧泡沫较多,还有很多浮泥。 307.请教几个实践问题: 308.我们是喷油漆废水处理,主要去除里面的油漆颗粒,以及苯类物质,然后循环使用。请问这类废水气浮池的容积应该设计为多少(水量是30-50m3/h)? 309. 我们公司是印染废水处理,现在正在调试阶段,每天处理水量500t.工艺采用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有1m多高的泡沫布满池面,镜检有大量丝状菌,还发现少量钟虫。氧化池pH7~7.5,DO4~5,温度35度左右,氧化池出水含有大量悬浮絮体,不能沉降下来。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一周多,以前出水颜色为黄色,色度70~90.昨天晚上开始出水颜色边成黑色。现在一家环保公司在调试,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问这种情况应该若何解决?可否采用投加双氧水杀死丝状菌,然后再投加新泥重新培养?若重新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DO控制在哪个范围内? 310.我厂的二沉池采用幅流式,实际停留时间约3.8小时。最近发现二沉池有很多悬浮污泥。采取了调低溶解氧的措施,氧化沟出水处溶解氧达2.0mg/L,但是二沉池上会不时地涌出黑色的和黄褐色的浮泥。将黄褐色的浮泥打散时,那些污泥呈现条状,最后才散开随出水流走。出现这种现象是否是反硝化的原因?应该怎样去判断和解决呢?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韩志霞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30) |
|
阅读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答疑(32)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