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2010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模考及答案

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09-12-02 11:57:17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大学语文》模考及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 ( )
A. 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 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 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 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2. 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秋水》
C. 《五代史伶官传序》
D. 《论毅力》

3. 《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 )
A. 贡献卓著
B. 无私奉献
C. 全才罕遇
D. 英年早逝

4. 《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 ( )
A. 天然之境
B. 融情入境
C. 移情于境
D. 因情造境

5. 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 ( )
A. 故居的变迁
B. 亡姐的不幸遭遇
C. 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 “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6. 《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
A. 对比
B. 类比
C. 烘托源:www.examda.com
D. 象征

7. 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 《寡人之于国也》
B. 《秋水》来源:www.examda.com
C. 《五代史伶官传序》
D. 《论毅力》

8. 《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 比喻
B. 比拟采集者退散
C. 借代
D. 排比

9.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 )
A. 自然天成
B. 融情入景
C. 移情于景
D. 因情造景

10. 《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 )
A. 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 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源:www.examda.com
C. 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 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1. 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12.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 )
A. 市义于薛
B. 薛地建庙
C. 游说于梁
D. 游说齐王

13. 《吃饭》选自钱钟书的 ( )
A. 《人 兽 鬼》
B. 《围城》
C. 《写在人生边上》
D. 《谈艺录》

14.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
A. 休闲感
B. 急切感
C. 失落感
D. 绝望感

15.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 ( )
A. 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B.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 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
D. 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16. 《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
A. 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 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 以铅笔盒为聚焦点
D. 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

17. 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 )
A.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 朱熹的《诗集传》
C. 郁达夫的《孤独的秋》
D. 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8. 以“心里想”、“心里又想”领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 行为描写
B. 语言描写
C. 直接心理描写源:www.examda.com
D. 典型细节描写

1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 )
A. 借景物抒情
B. 借象征抒情
C. 借举止抒情
D. 借典故抒情

20. 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 )
A. 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 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 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 奇怪而高的天空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