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0考研政治新增考点与社会热点理论专项强化

来源:来源于网络 时间:2009-11-26 11:17:54

  (五)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大国关系调整

  本专题知识概述

  一方面,经济和科技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相对有利的国际大背景促进了大国协调与合作。另一方面,地缘政治争夺、战略资源争夺以及冷战思维等诸多因素依然深刻制约着大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大国关系要实现平稳发展,必须着力推动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加强合作和互补的一面,减弱竞争和摩擦的一面,尽可能推动大国合作的局面持续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前大国关系总体上呈现的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国关系在“一超多强”结构上保持动态稳定,并表现出均衡性和阶段性。大国关系经历着快速的分化组合,大国实力对比彼此消长并日益均衡。大国关系的急速互动与调整呈现出较强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良性竞争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稳步合作。二是大国关系中的非敌对性和非集团化趋势增强,其利益渗透和共同面增多。相比以往大国崛起的争霸历史,今天的后发大国都努力通过经济追赶和科技发展来增强实力,极力避免与既成强国发生政治或军事冲突,大国间的对抗性减弱,努力保持良性互动的可能性在增大。三是各大国均从战略高度制定和实施大国关系互动方略,大国关系互动的关联性增强。不可否认,大国围绕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有限度竞争与摩擦依然激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不是绝对的,为取得共赢发展,各大国在协调发展战略、解决重大安全和热点问题等方面寻求越来越多的妥协和借重,尤其大国首脑互访频繁,高层热线频繁沟通,战略对话与协作增多。四是经济和科技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相对有利的国际大背景促进了大国协调与合作。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问的合作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主观需要,相互合作的基础日益广泛而牢固,相互依存大大加深。五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大国协调与合作,并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亮点”。各大国努力推动协调与合作已成为维护大国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责任,也是顺应全球化时代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国在共同应对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展开了良好合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综合防治措施还需继续加强。

  理解当前大国关系的总体格局:

  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呈加速发展态势,俄复兴势头较强,日本经济稳步复苏并谋求更强的政治和军事地位,欧盟继续推进一体化进程,美国的绝对地位仍然高居第一,但就实力运用而言相对下降。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却面临诸多羁绊,美国主导世界的图谋力不从心,世界格局在单极与多极之间摆动。

  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将继续对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大国出于不同考虑,对美国展开制衡、互动与合作,但侧重点和程度不同。美国的单边主义施展空间将日益压缩,受自身困难处境的制约,美国在重大国际和热点问题上与其他大国加强磋商与寻求合作的多边趋向继续回升,并做出必要妥协。尤其美国与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之间的战略合作继续稳步推进,合作多于竞争。美中关系的两面性继续存在,但关系互动发展相对稳定。美国和俄罗斯在安全领域的竞争或将持续升温,美国可能不得不适当考虑和照顾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应和地缘利益。

  大国关系在纵横捭阖、相互制约、相互借重的过程中,谋略和手段更加巧妙。作为主要通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内外政策等非物质的国际传播来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大国的重视,它对大国关系越来越产生积极影响,继续拉近大国距离,增加大国间的黏合度。

  当前的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和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定位为“面向2l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当前中美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中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的经济以及安全内容,比如应对自然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安全、流行性疾病、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这是有利于中美关系长期稳定的因素。二是中美关系越来越机制化。在布什总统任期之内,中美两国领导人互相会晤20次,互通电话20次,互致书信40次,两国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会晤时,他们可以就各种地区、全球和双边关系的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奥巴马就任后,双方的高层对话机制得到很快恢复和建立,经济领域对话提升到了更高层次。三是中美两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现在中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且这种依赖还在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这是中美两国之间非常强劲的有力纽带。四是中美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扩展。民间交往实际上是中美关系变成了中美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两国之间、两个社会之间的纽带变得越来越牢固。五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是台湾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也导致了双方在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此外,中国是迅速发展的大国,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美国总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地位,要对中国进行牵制。

  当前中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关系,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典范。苏联解体后有些西方大国冷战思维不变,继续加强和扩大军事政治同盟,制造不利于和平和发展的“假想敌”。而中俄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协作但不结盟。这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安全。二是中俄合作基础牢固。这就是战略互信,在涉及和平发展安全主权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相同和相似的看法,有共同利益广泛合作。三是中俄合作是全方位的,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有良好合作。四是中俄关系是平等的互利双赢的,这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8年,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出访的第一个非独联体国家选择了中国,中俄比较终完全解决了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扫清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能源合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

  中欧关系定位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前中欧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共识与互动构成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二是经贸合作是中欧全厩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引擎”。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比较大的贸易伙伴国,而中国也已经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三是比较近欧洲内部的变化以及对华政策调整。欧洲对中国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欧洲在把中国当做合作者的同时,也把中国看做竞争者。欧洲国家对华政策中价值观的因素在上升,萨科奇、默克尔等人上台之后对藏独分子的纵容是其典型表现,破坏了中欧良好的合作氛围(第11次中欧领导人峰会被推迟)。

  中日关系定位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两国在地缘上是永久的邻邦,如今又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维护长期、稳定、健康的双边关系,符合中日双方共同的长远利益。这是中日之间比较大的“大同”,也是两国决策层考虑相互间关系时的比较优先事项。“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100多年来的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早已证明了的真理。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中日之间需要相互合作的领域正日益增多。当前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中国的崛起势头和日本的停滞状态导致了两国战略心理的失衡,相互间竞争与防范意识骤然增大。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大于竞争,但围绕地区经济主导作用的竞争意识却有所增大。二是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原则问题。由于日本的侵略历史_直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社会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军国主义的思潮和军国主义残余势力。日本右翼势力到底要将日本引向何方,必将引起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本专题命题点拨

  1.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会晤

  2009年4月1日,两位领导人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美两国元首对两国关系的新定位有三个特点,用胡锦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首轮对话将于2009年夏季在华盛顿举行。此前,在中美两国60多个磋商机制中,“战略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是双边交流的两个重要机制。和以往相比,新机制有新特点;第一,出现了形式的变化,合二为一,效率将比以前高,避免许多议题重复谈;第二,突出了“战略”机制,中美关系涉及面太广,要综合考虑,因此要突出它的战略性;第三,参与级别将比以前高,对话效果和影响也比以前大。

  2. 温家宝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2009年5月20日,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布拉格举行。会晤主要讨论了中欧关系、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并就朝鲜半岛、缅旬、伊朗、斯里兰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共识文件》等合作协议。温家宝指出,欧盟是中国比较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4256亿美元。近五年来,欧盟对华出口年均增幅超过20%,中国已成为欧盟在全球比较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几乎欧盟国家所有的大企业都在中国有投资,他们是中欧合作的获益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由于萨科奇执意会见达赖,原定于2008年12月举行的第11次中欧领导人逢会被推迟至2009年5月)

  3. 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

  2009年6月17日,胡锦涛在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中俄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关系;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合作中获得比较大收益,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健康稳定发展。”

  梅德韦杰夫在庆祝大会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天,苏联比较先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今天,回顾这一事件以及后来建立的全面协作时,我们理解到了其伟大意义。相信在我们两国关系中,60年标志着成熟,标志着两国关系达到全新水平。

  本专题应试突破

  分析题1  以下是有关“金砖四国”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领导人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6日在“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作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4.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我们四国国情不同但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大使命,都承载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责任,都面临着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大课题。几年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金砖四国’已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一支重要力量。”

  请回答:

  (1)如何理解“‘金砖四国’已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社会一支重要力量”?

  (2)“金砖四国”的出现反映了什么?

  (3)如何加强“金砖四国”的合作,充分发挥“金砖四国”的作用?

  【答案要点】(1)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领导人的会晤,不仅是首次正式会晤,而且选择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同时同地举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此次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四国领导人得出了16点结论,其中包括:应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等。这些也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中国和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和印度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四国的组合,能为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的发言权。“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的成功及引起的广泛关注说明,它已“成为国际社会一支重要力量”。

  (2)“金砖四国”的出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上升。

  (3)“金砖四国”应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推进人文交流,提倡经验互鉴。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努力,深化合作,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与时事联系十分密切的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变化(地位上升)。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进一步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这个知识点也是重要的,要把握的。

  分析题2  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4月1日在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新华社伦敦2009年4月1日电

  材料2

  正在纽约出席系列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22日下午在下榻饭店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胡锦涛说,中方愿与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深化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中新社纽约9月22日电

  请回答:

  (1)如何理解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2)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走势?

  (3)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1)新定位是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l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2)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实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富有潜力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美关系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第一,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第二,中美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不同,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只要双方坚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平等对话协商,就能够逐步消除疑虑,加深互信。第三,中美两个民族都具有海纳百川、好学求新的品质。两个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民族,也应该是友好相处、共同进步的民族。第四,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是破坏者。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总之,中美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朋友。中美友好合作能够走出一条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

  (3)比较重要的经验是,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精神,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坦诚对话,耐心沟通,深化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地扩大利益的汇合点,共同把中美关系的发展大局维护好和发展好。

  【思路点拨】中美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富有潜力的双边关系,对世界格局和世界政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第一问中美关系的新定位是考查2009年4月1日胡锦涛与奥巴马在伦敦第一次会晤时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第二问是对中美关系现状的评价。奥巴马政府与以往几届政府不同,其对华态度一开始就比较积极。以往几届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关系都经历了先“摩擦”后“合作”的过程。奥巴马总统就职后,中美共同努力,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这是有其原因的。也就是回答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不会逆转的四点分析。第三问是总结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关键是要把握处理两国关系的精神、高度、角度、方向,特别是三个尊重、一个妥善处理。

 分析题3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一集

  材料2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7月17日

  材料3

  回顾过去60年,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60年,是两国政治关系日益走向成熟的60年。1996年4月,两国领导人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两国关系未来,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成熟、稳定、健康的国家关系,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胡锦涛2009年6月17日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俄罗斯人认为,60岁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我知道,根据中国的农历,60年是一个甲子。所以,我相信,在我们两国关系中,60年也标志着成熟,标志着两国关系达到全新水平。

  --梅德韦杰夫2009年6月17日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所反映的中国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3、4所反映的中俄成熟、稳定、健康和全新水平的国家关系?

  (3)中俄关系持久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中俄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1)不同点:材料1反映的中苏关系是结盟关系,针对第三方;材料2反映的中俄关系是不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

  原因:中国从维护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政策。与苏联的结盟,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密切相关;与俄罗斯的不结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则是多极化条件下,大国关系调整的反映。

  (2)首先,中俄双方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看法是一致的。其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8年实现了平稳过渡,梅德韦杰夫任总统以后出访的第一个非独联体国家就是中国,这次访问大大推动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俄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特别是两国元首、议长、总理的定期会晤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再次,中俄比较终完全解决了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扫清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2008年中俄贸易额达到了破纪录的568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0倍,双方的能源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比较后,比较重要的是,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3)中俄关系会持久稳定健康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中俄关系是结伴但不结盟的新型关系,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典范。第二,中俄合作基础牢固。这就是战略互信,在涉及和平发展安全主权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相同和相似的看法,有共同利益与广泛的合作。第三,中俄合作是全方位的,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有良好合作。第四,中俄关系是平等的互利双赢的。

  (4)中俄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第一,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关系;第二,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合作中获得比较大收益,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第三,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利益;第四,只有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思路点拨】本题第一问涉及材料l、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苏、中俄关系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结盟关系,针对第三方,这和战后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有关;后者是不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这与冷战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有关。

  第二问实际上是要评价中俄关系的现状,这只要从中俄双方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看法及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平稳过渡及完备的合作机制;从边界问题的比较终完全解决;从经济贸易的发展等方面作出回答就可以了。

  笫三问、第四问,与形势政策联系密切,只要复习到了,不难回答。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26

2009.11

2010年考研政治专项强化训练之十七届四中全会

本专题知识概述  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

26

2009.11

2010年考研政治专项强化训练之全球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冲击下和谐世界建设  本专题知识概述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26

2009.11

2010年考研政治专项强化训练之改革开放30周年

 (二)改革开放30周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本专题知识概述  1. 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

26

2009.11

2010年考研政治专项强化训练之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本专题知识概述  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

26

2009.11

名师揭示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考点(国际部分

  事件一 20国集团领导人三次金融峰会  一、 第三次峰会(匹兹堡峰会)  (一)会议概况。2009年9月......

26

2009.11

名师揭示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考点(中外关系

  事件一 中美关系  一、胡锦涛与奥巴马的两次会见  (一)2009年4月1日在伦敦的第一次会见  1.......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