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13

来源:文都教育 时间:2009-06-12 15:14:08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金田村起义爆发,这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①《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但他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②《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比较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

   19世纪90年代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学堂、报纸宣扬维新思想,并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1898年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从政治、经济方、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戊戌维新运动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推行的是一种温和的改良方案。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历史意义。①作为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③作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思想的解放。

   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守旧势力的反对。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与封建君主制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把全部希望寄托没有实权皇帝身上。

   失败教训:戊戌变化的失败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不通。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12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11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一场......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

12

2009.06

2010报考知识全集及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7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