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代条件——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革命的领导——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走这条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问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2
2009.0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2
2009.06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12
2009.06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
12
2009.06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2
2009.06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
12
2009.06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