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怎么调整心态?(3)

2017-06-06 10:53:57 来源:广州日报

  考试“八式”

  家长先调“心”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情绪状态对孩子会有较大影响,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再帮助考生调整好心态,做到定位与期望适度,鼓励与压力适度。

  考前摸清“门”

  考试前,考生应充分了解和熟知《考场规则》,避免因不了解规则而产生失误。其次,要提前准备好考试物品,防止因漏带或误带考试用品而影响正常考试。

  心态要放“平”

  考生务必及时调整好心态,基于自身制定的考试方案设定客观合理的期望值,不过分期望“超常”发挥,不多虑“失常”的偶发,以平和自信的心态参加考试。

  放松别过分

  考前48小时按照考试作息时间调好生物钟,保证睡眠,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分放松。建议考生要有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吃好别太饱

  早餐非常重要,如果不吃早餐,上午10时左右血糖水平会下降,产生饥饿感,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但早餐和午餐也不宜吃得过饱,过饱会让学生产生困倦感。

  考完就忘掉

  一场考试结束,要尽快忘掉上场考试的得失,尽量不与同学详细对答案,集中精力、积极准备下一场考试。注意休息,但休息的时间不宜过长。

  晚上别晚睡

  下午考后,建议考生利用晚上的时间对第二天的考试科目进行复习和准备,但不宜过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过于紧张和疲惫影响第二天的发挥。

  口味宜清淡

  考试期间,家长要做好后勤。考生的饮食要尽量清淡,荤素搭配,要注意和平日饮食不要有太大的变化,避免肠胃接受不了。

  “放”心六招

  先自知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陈卓称,要做到情绪稳定,需要考生看淡高考,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都需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通过自我暗示驱散抑郁,克服怯懦,激发兴奋点,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再自省

  实现最佳心理状态的前提是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夸大认知,过度看重高考,例如“高考不成功便成仁”;三是长期的紧张作息,高强度的听课做题,导致睡眠不足,身体层面感受到的累和压抑。

  定目标

  制定目标。临考前的预期目标不应该是考上某个名牌大学,而是在参照自己的现有水平后,针对每个科目的保持或提升。要知道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高考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解忧虑

  自我对话。以此呈现自己对高考的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从而化解担忧。比如,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考好的同学不妨这样问自己:这种担心有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认真学习,虽不是特别优秀,但是只要正常发挥仍然可能成功。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并且有百害无一利。

  勿紧绷

  学习任务太重,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导致运转的效率下降,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放松一下,比如听听音乐、跑跑步,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

  呼吸法

  缓解考前焦虑的情绪,可以通过生理上的放松而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法:在安静的环境,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吸气,吸到足够多时(腹部鼓起),屏住呼吸3秒,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腹部平扁),同时配合呼吸的节奏自我暗示“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组,每天进行两组。

  (责任编辑:卢雁明)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分享“高考考前怎么调整心态?”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