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网
 在职研究生咨询热线:010-51264100  13120419940   MSN:kaoyan@yuloo.com 张老师
 在职博士 | 在职MBA | 高级研修班 | 同等学力辅导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在职研究生 | 考生论坛 | 上海在职研究生网

人民大学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初试要求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0-19 13:23:37  来源:育路教育网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初试要求

    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四门:

    (一)思想政治理论,采用统考试题,100分

    (二)外国语,采用统考英语二或俄语或日语,100分

    (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写作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以及分析判断稿件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稿件、编写消息。

    一、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与素养

    1.新闻记者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分工

    2.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

    3.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和任务

    1.新闻采访的性质

    2.新闻采访的任务

    3.新闻采访的特点

    三、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的意义

    2.新闻线索的特点

    3.新闻线索的来源及其类型

    四、新闻选题与新闻敏感

    1.新闻选题的意义

    2.新闻选题标准

    3.记者的新闻敏感

    五、新闻采访方法

    1.新闻采访的准备

    2.采访的主要方法

    3.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新闻文体与消息写作

    1.主要新闻文体的类型和特征

    2.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

    3.消息的新闻要素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新闻编辑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闻媒体的定位、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选择修改稿件的基本方法、标题制作的要求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新闻稿件、评析报纸版面。

    一、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和基本素养

    1.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2.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

    3.新闻编辑的能力结构

    二、新闻媒介的定位与编辑方针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影响媒介定位的主要因素

    3.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

    三、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新闻选题决策

    3.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四、新闻稿件的选择与修改

    1.新闻稿件选择的必要性

    2.新闻稿件选择的主要标准

    3.修改新闻稿件的标准

    4.改稿的主要方法

    五、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2.新闻标题的主要类型

    3.新闻标题的结构

    4.标题制作的要求与方法

    六、报纸版面

    1.版面的基本知识

    2.版面语言的基本含义及应用分析

    3.版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稿件配置与版面设计

    第三部分:新闻评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了解新闻评论运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一、新闻评论基本概论

    1.新闻评论及其基本特征

    2.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3.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

    1.新闻评论选题的思维特点

    2.影响评论选题的因素

    3.选题的类型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1.观点与论点

    2.论据

    3.论证与分析

    4.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四、新闻评论的结构

    1.结构对于评论写作和阅读的意义

    2.评论论证结构的基本类型

    3.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4.新闻评论的标题

    五、新闻评论的语言

    1.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2.新闻评论语言的运用

    3.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

    六、各类媒介上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2.广播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3.电视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4.网络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包括新闻传媒的发展历史、新闻学基础理论、基本的传播学理论和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四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传媒的发展历史

    要求考生了解人类经历的几种传播形态;世界范围内现代新闻传媒诞生和发展的大体历史;英国美国的新闻传媒大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影响;19世纪至今中国现代新闻传媒的大体发展历史。

    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

    1.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

    2.现代新闻传媒业产生的条件

    3.西方报纸发展的三个时期(官报、党报、商报时期)

    4.世界主要通讯社(路透、美联、合众国际、法新、俄通-塔斯)

    5.世界十大报纸(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卫报、朝日新闻、人民日报、金字塔报、至上报、新苏黎世报、德国世界报)

    6.世界主要广播电视公司(BBC/ NBC/ CBS/ 美ABC/ FOX/ CNN/ NHK/ 澳ABC)

    二、英国美国的传媒史

    1.《牛津公报》

    2.《泰晤士报》的简单历史及在世界报业史中的地位

    3.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体制对世界的影响

    4.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5.19世纪末美国“黄色新闻潮”的发生和退潮

    6.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及该法对世界传媒集团兼并的影响

    7.19世纪中叶从英国美国开始的大众化传媒时代

    三、中国的传媒史

    1.关于邸报的简单叙述

    2.19世纪上半叶西方报刊在中国的简单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字林西报》)

    3.解放前的三大民营商业报纸《申报》/《大公报》/《新闻报》

    4.1949年前中国国民党的四大传媒(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央日报》/《扫荡报》)

    5.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传媒(《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6.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媒体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体系/中央广播事业局管辖的人民广播电台体系,以及影响很小的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台体系/全国新闻总汇——新华社)

    7.改革开放后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发展

    第二部分:新闻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认识传媒的基本职能,以及拥有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法治的意识。

    1.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新闻价值

    3.新闻真实

    4.作为职业理念的和作为操作方法的新闻客观性原则

    5.传媒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社会协调/传承与教化/娱乐)

    6.各种传媒的传播特征(报纸/广播/电视/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7.舆论以及舆论导向

    8.传媒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9.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第三部分: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要求考生知悉基本的传播学理念,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论学派等,知晓基本的情况。

    1.传播(Communication)的含义与类型

    2.五W线性传播模式/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3.传媒新闻传播中的控制(把关)

    4.传媒与受众研究(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5.传媒的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

    7.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8.传播学批判学派

    9.公众的媒介素养

    第四部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熟悉传媒经济学领域内的关键术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懂得利用传媒经济领域内的基本理论解释传媒经济现象。

    1.媒介经济学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

    2.媒介产业的特征与本质

    3.影响消费者受众媒介选择的因素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5.不同赢利模式中广告对传媒经济的作用

    6.SCP分析框架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7.传媒行业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8.传媒产业中的政府规制

    9.传媒产业内的投融资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4100
常见问题
 
在职人员读研申硕指南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    考试报名时间
在职研非学历教育三种途径的区别与关系
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主动与您联系,为您答疑
您的问题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北京五洲树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