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帮助考生学习生活减压
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12年的学习生活,在今年6月,沈阳市将有42336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调查表明:在高考期间,16.8%的考生反映头晕,25.4%考生存在心理障碍,考前坐立不安的占50%以上;在复习阶段,76.6%考生感到疲乏,64%感到焦虑,36%感到厌倦,10%感到恐惧。
这些严重影响考生的复习效果和考试的正常发挥。
一旦压力超过承受极限,减压又不及时,考生可能会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压力人人都有,适时减压才能保证以健康的心态应考。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刘梅为考生支招减压,帮助考生安装学习生活的“减压阀”。
“我儿子今年即将参加高考,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他的脾气特别大,与同学关系也很紧张。现在快考试了,做父母的更是不敢惹他,生怕他大发脾气,影响考试。”家住皇姑区的陈女士给今报打来电话述说儿子临考前的变化。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刘梅表示,许多孩子在临考前都有此类现象,属于一种心理焦虑状态------“考试焦虑症”。这种症状,有时也会“传染”给家长。考试焦虑症主要原因是压力过大,除了来自考生本人、同学和学校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家长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压力极易使考生承受不来。
刘梅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轻度压力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使人很兴奋,做事达到较好效果。但如果焦虑过度,考生就会坐立不安、头痛、头昏、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阻滞等,非但达不到较好效果,反倒影响考试。所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减压,对于考生是十分重要的。
●宣泄法减压
“寻找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把自己内心的苦恼讲出来,宣泄掉自己的压力,这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法。”刘梅说。
面对考试,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产生焦虑状态。考生心理的困惑、担心、紧张等情绪无处释放。如果将这些紧张情绪述说,焦虑就会减轻。学生可以选择找心理老师,把内心的压力一一表达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以减少积累的压力。考生也可以向父母或老师倾诉,家长或老师要尽量做到倾听,引导考生说出自己对考试的看法、苦恼等,以获得一种平和的心理状态。
建议:考生最好选择专业的心理教师,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考生所遇到的问题。
提醒:不要随意给考生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
●运动法减压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时间少,而不让学生运动是不对的。通过运动减轻压力其实是一种转移考生注意力的方法。”刘梅讲,临考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高考这一个问题上,适当地分散一下注意力,放松精神,对于学习来说是有益的。运动中,跑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跑步时,身体的各部分都充分活动起来,肌体的紧张代替了精神的紧张。得当的运动过后,身心都是放松的,再回到学习中,很容易集中注意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得到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而提高。运动同时也会促进睡眠。玩好、学好、休息好,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建议:跳绳等运动都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每天抽出一会时间锻炼身体,只会促进学习,并不会占用学习时间。同时,走路时挺胸抬头也是一种减压方式。提醒:运动过程中,要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运动不要过量,适可而止。防止因为运动引起感冒等疾病。考前、睡前最好不要剧烈运动。
●放松法减压
一些不爱运动的考生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减压。
刘梅讲,深呼吸对于减压有很好的作用。考生每天都可以进行深呼吸放松减压。选择一处很舒适的地方坐好或躺好,放松心情,深深呼吸,从头开始放松。然后放松肩膀手臂、放松双腿等,一步步放松。放松过后,可以听一听舒缓的音乐。
●想像法减压“想像出自己可能面临的所有问题,排除不可能出现的问题,压力自然就会减少。”刘梅说。
方法:考生选择一个轻松的环境,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正坐在高考考场里,随时等待着考试。想像自己能够在考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全部写出来,自己逐个分析问题存在的可能性,排查出哪种问题是不真实的,在以后的备考中就不再考虑此类问题。困扰减少,压力也随之减轻。
考生还可以想像自己的数次考试中最好的一次,想像那一次考试过程,给自己自信,帮助减压。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
●自我暗示法减压
“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复习得非常充分。”刘梅表示,不断的暗示自己可以缓解内心的紧张。一些考生总担心自己复习不全面,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将全部的知识复习全,考生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不断给自己以暗示,这是一种挺好的减压方式。
建议: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不要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同时,要理解高考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尺度。要经常告诫自己,“我能行”,“我已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的状态很好”。
●环境减压法
“看着班里同学都拿着书学习,这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就特别紧张。总觉得大家学习认真,自己不如同学。”刘梅讲述了刚接待过的一例咨询案例。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对考生的干扰是很大的。
就这位咨询的学生而言,他看到的只是表象,可能看着拿书学习的学生,心里也在溜号。要看穿这种表象,不要过多地给自己制造压力。
如果遇到其他一些恶劣环境时,尽量避开,以给自己一个平和的学习空间。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