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在山城泰顺,县委宣传部的蔡和是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人物,他以书法而闻名山城。当然,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史上,小小泰顺山城的蔡和还只能是个小人物,但他却有着颇带传奇色彩的书法人生;更为难得是他身居山城而胸怀大志,他说要花十年功夫苦学元朝赵孟的小字,他要与赵孟较劲……
面带谦和微笑的蔡和从小学时就喜欢写字,竞赛得奖而常受老师表扬,当然他真正潜心学书法是在部队开始的。1982年他高中毕业后到酒泉基地当兵,严寒的冬天大都在室内活动,他是连队通讯员,而营房内只有他与勤务员两人,客观条件使他能用心学字。
20岁那年他回家探亲,看到杂志上有篇介绍我市著名书法家林剑丹的文章,心仪不已,便央求父亲陪他同去温州拜师。在晏公殿巷父子俩找到林宅,林剑丹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看了蔡和的作品后林剑丹拿出二支毛笔、一本颜真卿字帖,并签了名送给他。父子俩兴高采烈地回家了,路上父亲问蔡和:林老师到底有没有收你当徒弟?他也没讲呀!蔡和毫不犹豫地断然道:他当然是收我当徒弟了!你看,他送给我的字帖上题的是“蔡和弟存念”,这“弟”我想就是弟子,学生啊!
蔡和学柳公权、学颜真卿,此间他还报名参加长安书法函授学校和郑州的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学习,在庞中华的钢笔书法函授中心,他成为全国50名优秀学员之一而为庞中华所记忆。
一手漂亮的书法使他的军旅生涯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有一次,他正在打球时,战友跑来叫他道:快回去,团政治处主任叫你!他跑回营房,团政治处主任指着桌子上的字迹问道,这是你写的?是啊。真是你写的?蔡和纳闷了,那还有假?不信,我写几个给你看看。主任赞赏地看着他的字,说:小鬼,愿不愿跟我去团部放电影?愿意啊!
到团部工作这不是高升吗?蔡和以为团政治处主任不过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没想到第二天一辆吉普车开到连队来了,连长说,蔡和,打好背包赶快走。蔡和问:到哪去?连长说,你说愿去团部放电影没反悔吧?就这样,1984年他调到团政治处放了一年的电影。
1986年冬蔡和退伍回家,他是当时泰顺全县100余名退伍兵中唯一的一名军地两用人才,还受到过基地政治部表彰。然而因为他是吃定销粮的,既没有分配工作,乡下也没地可种——军营书法家面临失业的困境,而更难堪是每碰到战友,人家总要问他,蔡和,现在在哪工作啊?他无言以对,心中只有痛苦和巨大的不平衡:那些战友,因为是城镇户口,就分配工作,还准备谈对象呢……而他是做临时工,那年县房管局颁发房产证,人们听说有个退伍军人蔡和字写得很好,就叫他来填写房产证……
正当极度苦闷的时候,1987年2月他突然收到一封信,是郑州钢笔书法函授中心庞中华委托一位副校长写来的,说庞校长一直在打听他的去向,问他退伍后现在有无工作,愿不愿到郑州当老师?
蔡和顿觉扬眉吐气眼前春光无限,重要的倒不是有了工作,而是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终于得到了认可——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捧着信从供销社小店一路看到家,还没进门就大喊道:妈,快把我的衣服准备好!他高兴得跳起来,一头撞到门框上起了个大包。他当天就去县城告诉父亲,次日就坐车去了郑州!到郑州的当天下午就开始工作。那时庞中华的钢笔书法函授中心学员遍布全国,蔡和先是与十几个人一起批改作业,月薪90元。不久又被庞中华指定给学员写回信答疑,月薪加到120元。数月后庞中华成立河南省硬笔书法学会并任会长,提议蔡和当办公室主任,并叫他负责主办《钢笔书法报》……
1989年在外漂泊多年的蔡和回到泰顺,他面临的还是没有工作的窘境。此时又是因为一手好字,他先后被县物资局、县总工会聘用,1995年12月后又作为招聘干部被派往九峰、下洪、大安等当了9年副乡长,现调县委宣传部工作。
蔡和是一个极其刻苦的人,每日练书法已是他20多年的生活习惯,每天天亮起床,然后写字一个小时去上班,没有午休习惯。他所有业余时间全都用来写字,五一节长假时,他甚至连续七天呆在家中写字,连楼下的铁拉门也不开。
他说作品集里还没有一张自己满意的代表作!四十而不惑,1965年出生的他要从40岁开始,花10年时间努力拼搏,希望能在中国书法上争得一席之地,要达到这个目标非下苦功不可。现在他天天都在临摹赵孟的小楷《汲黯传》,2000字的《汲黯传》临摹一张要两天时间,一年中他要写50次,苦练10年,写上500遍。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